第271章 全力推进我国航空工业实现腾飞!-第2/4页

加入书签
    原哈尔宾飞机工业公司的直六研发团队,现在也被杨大主任调到了昌南飞机制造厂。

    昌南飞机制造厂现在已经被国防科工委确定为直升机专业制造企业,华夏直升机设计研究院、常州飞机制造厂、昌河飞机工业公司正在进行的直六生产也被叫停了,所有技术骨干和高级技工全都迁往了昌南,对UH60黑鹰和AH1W超级眼镜蛇进行大解剖。

    华夏整个航空工业领域的精英强将,如今全被杨卫平调动起来,重新整合重组之后,有限的资源得到了最大的利用和发挥。

    第一精密机床工业集团,目前在董事长史文博和总工程师潘耀田领导下,整合了京城、沪海、奉天、大联、岛青、南济、都成、海青等各大机床制造企业的骨干力量,在京城、沪海、都成组建了三家精密数控机床制造分公司,全力从事精密和高精密机床的制造生产。

    至于超精密数控机床,杨卫平目前没让精密机床工业集团搞技术攻关,路一步一步走稳走踏实了才行。先集中力量完成华夏国内所有工业企业需要的精密数控机床和高精密数控机床再说。

    如此遍及全国的企业重组,这要是放到后世的市场经济大环境,绝对要让杨卫平头痛得将满脑袋头发全掉光了不可。

    但现在,大三线建设还没有完功,苏联在华夏北部边境陈兵数百万,越南在西南边境不断地寻衅滋事,全体工人阶级团结起来,万众一心准备打大仗的口号,再次被杨卫平在华夏的重工业领域喊出来,没有哪个省市的重工业工厂敢有任何形式的懈怠。

    杨卫平很明显是要趁分利用现在的国情和国际环境,把华夏现有的重工业全集中到第三线。

    沿海第一线则以轻工业为主,少量重工业为辅。至于外商想在沿海一线投资重工业,杨卫平当然是举双手支持。

    中间第二线则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食品加工业为辅。

    这个战略大布局,得到了一号首长和绝大多数中.央.领.导的支持。因为杨卫平明确提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们不能把所有寄望都放在当前的和平环境。

    未来的世界政治格局谁也没法知道。在华夏海军和空军没有发展强大起来之前,我们要随时作好有对华夏深怀敌意的霸权主义国家从沿海登陆入侵我国的战略准备。

    为此,杨卫平对国.务.院提出了对大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整体建议:巩固农业基础,优先发展交通运输,利用地理优势建立能源基地,重点发展冶金、化工、建材工业,充分利用森林资源。

    这一世,因为杨卫平的存在,华夏的改革开放,不再像上一世那样全力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为主,而是两条腿同时并进,东部沿海发展轻工业,西南内陆打造华夏重工业核心地带。

    确立了华夏工业体系发展的大方向,杨卫平这才静下心来投身于他的技术最强领域。

    1978年3月15日,华夏第一航空工业集团总部大楼,也就是原长安飞机发动机厂厂部行政大楼。

    企业形像工程,杨卫平现在没精心顾得上,先把内功练好,再来抓这些面子上的功夫也不迟。

    这栋大楼,还是当年从苏联引进156个项目的时候,按照苏联专家的喜好,采用苏联建筑风格建造起来的。

    会议室小礼堂里,华夏目前最顶级的发动机专家、材料学专家、飞机设计师共聚一堂。

    叶正大、王南寿、陆士嘉、徐华舫、董振堂、师昌绪、高方启、罗时大、刘方启等一百零八名院士、专家和高级工程师人人都手持钢笔,一边认真倾听主席台上杨主任的讲话,一边作笔记。

    “……诸位老同志,与我国取得骄人成就的航天工业相比,我们起步较早的航空工业已经明显要落后一步。”杨卫平满脸严肃凝重地表情,深沉地说道:“我国的航空工业体系,是在苏联的援助下建设起来的。但也正是在别人的援助下,闭塞了诸位当中很多人的思路,遮住了你们的眼光。今天我之所以把大家召集起来开这个会,是因为我们在前段时间的工作过程中,有些老同志的思维意识和所谓的技术经验,将对我们接下来的研究工作造成障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