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投资教育

加入书签


    启皇帝给铸币局下达的任务是铸造一千万枚金币。

    这批金币消耗的黄金,只是那批北美黄金的零头都不到,这给了皇帝莫大的底气。

    花不完,根本花不完。

    钱多到一定程度,难免会有一点点膨胀的。

    可他现在的身份,除了给员工们发发年终奖,还真没有什么花钱的地方。

    锦衣玉食,美女什么的,都不缺,已经是这个世界上的最高配置。

    那么高端一点的,有钱人就去搞投资,搞大项目。

    修铁路?连钢轨都没樱

    修公路?么有水泥。

    建高楼大厦?做不到。

    那么投资钢铁厂、水泥厂?

    对不起,没有工程师,连技术工人都没樱

    更不用什么轧钢厂,机械厂,机床厂,成套设备厂,现在的大明工业,实际上是手工业作坊。

    在苏州、淞沪一带的纺织工业,其实是无数个大大的手工业作坊组成的,就这已经是这个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纺织工业了。

    归根结底,是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还处于低端水平,现代世界的工业化,也是在一两百年内发展起来的。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蒸汽机发明以后,在英国开始发展起来的,起始时间大约在1760年,大明现在是启六年,换算成西元纪年是1626年。

    但是欧洲的文艺复兴早已经开始,数学、物理学、文学、地理学、医学等自然学科在欧洲已经开始兴起,并有了一定的发展。

    因为东西方的遥远距离和文化信仰差别,这些自然学科在大明没有传播开来,大明的自然科学是在自身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自己摸索出来的,可因为长期受到儒家文化的打压,发展速度很慢,并且没有形成学术体系。

    如果不是封建王朝独尊儒家,那么墨家文化在中国早就发扬光大了,中国此时的科技水平肯定要比西方高出许多。

    启皇帝想了许久,决定投资大明的科技发展,投资自然科学的教育和研究,在这个位面,大明的科技水平一定要超过欧洲,并且要超出许多。

    之前开办的部办学院、省办学校,都是培养实用型人才,而非数学物理等基础科学的研究,要让全社会重视科学,尊重科学,必须改变独尊儒家的政治生态。

    实际上这一步已经跨出去了,部办学院毕业生享有举人同等待遇,已经打破了儒家独霸科举的政治生态,但还不够。

    可要是改革的步子跨得太大,可能会引起很大反弹,遭遇很大阻力。

    所以这里面的尺度需要拿捏,斟酌。

    大明以前的教育体系是围绕科举考试而建设的,在乡村,没有公立学堂,只有私塾,大多是该地乡绅或有钱人家聘请一两位秀才作为老师,规模都不大,这个时代读书的权利不是普通百姓的孩子可以享有的。

    这就已经把大量的、可能拥有赋的孩子排挤出去了。

    即使是稍有家产的家庭,能读书的也是男孩,女孩是没有这个权利的,因为读书的首要目标是为了参加科举考试,而女性是不允许参加科考的。

    这就把所有的女性排除在外了。

    在县一级,才有公立学堂,称之为县学,学生称之为生员,名额只有几十人,生员享有一定的生活补贴。

    州府一级,公立学堂叫做府学或州学,学生名额也是几十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