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章冬月初九

加入书签


井小鱼的小说终于定稿了,名字就叫《再见鱼先生》,因为小说人物关系众多,所以,井小鱼以一个第三者的身份去讲述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的开始,时间定格在一九一七年,癸已年的冬月初九。

 那也是一个冬天,民国六年,公元一九一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农历冬月初九,而这一天又正值冬至,标志着即将进入一年中寒冷的时节,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入九了。

 距离天津卫市区不远的南郊,有一个叫东鱼庄的小村子,而这村子的西边是西鱼庄,后面是后鱼庄,这三个村子紧紧相连,又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村落,虽然隶属过冀省,现在却是天津卫的南郊,与g省只隔着一条公路。

 这几个村子虽然都叫鱼庄,但也不是只有鱼姓人家,却以方向划分成了几个小村子,譬如,整个鱼庄有吴姓,魏姓,耿姓,杨姓,还有百家姓中的大户人家,李姓和张姓。只是,李姓人家大多居住在西鱼庄,都是信奉教的回族。而张姓和王姓却是十年前才逃难过来的两大家子,多居住在后鱼庄。其余的姓氏,虽然门户很大,却多散居在三个村子。东鱼庄却是鱼姓最多,全部居住在东鱼庄。

 在东鱼庄的村东头,也就是整个鱼庄的最东头,座落着一所新盖不久的大宅子,颇有气势的三进四合院。

 这四合院从古到今都是有讲究的,又称四合房,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是中国汉族以来的一种传统建筑形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经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一般是正方型或长方型的院落,四面建有房屋将庭院围合在中间,呈口字形的则为一进四合院;日字形的则为二进四合院;目字形的称为三进四合院。

 两进院落以上的四合院,一般都分为内宅和外宅,由二门垂花门或屏门联接沟通。四合院的正房厢房之间,一般由游廊联接沟通。

 而东鱼庄这所四合院,却与普通乡村四合院有所不同的是,除了规模颇大以外,还有就是在后厢房的墙外,开辟了一处后花园,一年四季,花草绿植,繁荣茂盛,甚至这鱼家老爷子在这寒冷刺骨的冬天,还建了个暖房,那里面倒是温暖如春,繁花烂漫。

 所以,这所大宅院实质上应该是四进四合院。

 夜深人静,天寒地冻的,人们都已经躺在温暖的被窝里熟睡了。而此时,村上的更夫刚刚敲过了三更天的梆点,已经是夜里子时了,这座鱼家大院,却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东厢房里,鱼家供奉着观音菩萨的牌位,此刻也点亮了油灯。

 鱼家的当家祖母鱼老太太,现年五十二岁,膝下生有一女一子,因未经历过田间劳作,所以,过了知天命的年纪居然还是风韵犹存。

 这时候,她正虔诚地跪在佛像前,看似很平静的脸上淡然无波,却从不停颤抖地拨弄佛珠的手,才看得出她内心的焦躁不安。

 夜深了,怎么还不见人来送信呢?

 鱼老太太的经也念不下去了,她扶着柜子艰难地站了起来,活动了一下麻木的双腿,挪到了柜前,又点上三柱香后,拜了几拜,才慢慢地在椅子上坐了下来,点燃了一袋烟,一边抽着,一边想着心事,心里十分焦虑。

 儿媳妇儿怀孕足月,已经到了预产期,昨天白天就开始发动了,却迟迟没有生下来,接生婆说是难产。

 她也生了两个孩子,第二胎生儿子时早产,足足生了三天才生了下来。当年,幸好村里有个留洋的医学博士,才把已经窒息的儿子抢救过来。

 她不敢多想,也不敢去后院,她听不得女人在生孩子时的惨叫,许是经历了生死留下的后遗症,总感觉那是在阴曹地府门前徘徊。

 足足有两袋烟的功夫,才有个小丫环大呼小叫着,连蹦带跳地从外面跑了进来。

 这个小丫环名字叫小秋。八年前的秋天,那时鱼老太太的婆婆还健在。鱼老太爷接了才斋戒回来的母亲,在大门口捡到了一个弃婴,看着这孩子长得眉清目秀的,就留了下来,当即还给她起了一个名字叫小秋。

 老太太生了,老太太生了,老太太生

 鱼老太太呵斥道:

 你这个孩子,怎么是我生了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