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面条

加入书签


送走姥姥后,母亲比从前更沉默了。

 我怕她会一直抑郁下去,总是在一抹淡夏的夜晚,和母亲一起回忆往事。

 说得最多的自然是姥爷。

 而姥姥章美坤,晚年生活应该算是幸福的。

 因为八十年代初的那次误诊,倒好像是成全了她,忘记了所有不愉快的事情,也包括,她忘记了左奶奶,及有关左奶奶所有的记忆。令人欣慰的是,她居然没有忘记姥爷,记忆中他们的夫妻生活,虽然不是琴瑟和鸣,但也算幸福美满吧。

 后来听专家表舅说,姥姥这是选择性失忆。

 不过,我感觉这样子挺好,应了那句俗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所以,姥姥在我的印象中就是一个慈祥的老太太,嘿嘿,一个偏心的老太太。

 姥姥一直和唯一的儿子生活在一起。

 姥爷的问题,貌似受影响最严重的就是舅舅鱼世俊了,无论学习,生活,还有婚姻,都遭遇到了常人所难遇到的挫折,以至于,无论是大姨,还是母亲,无形之中,内心深处似乎对这个弟弟怀有那么几许的歉疚。

 舅舅在大姨夫的努力下,好歹是上完了中学,再继续考学那只能是想想而已,别说参加政审了,在学校连参加报名的资格都没有。

 母亲说,六二年时,当舅舅拿着毕业成绩单跑到运河边痛哭,祭奠他永远失去了上学的资格,也祭奠他胎死在萌发状态的初恋。

 其实,那时姥爷就跟在他身后,也许,就是从那时起,姥爷有了轻生的念头。

 舅舅在运河桥上坐了一夜,姥爷也默默地守了一夜,他们不知道的是,大姨和母亲在距离他们不远的树林里,也静静地陪了他们一夜。

 从那时起,十八岁的舅舅鱼世俊没有了往日意气风发的笑容,才四十五岁的姥爷鱼永泰的腰弯了,本就浮肿的脸上是灰败的沉寂,眼里再也没有了光。

 姥爷和姥姥分居了,不,不,应该说分家更准确。这次没有吵架,更没有动手。

 从那天起,姥爷不顾两个大女儿的阻拦,搬到了村东头的那个柴火棚里,没有窗户,只能从栅栏门缝隙透出一点光来。

 从那天起,已经出嫁,却仍住在娘家的母亲,每天更加忙碌了起来,帮着姥姥和弟妹忙完饭,她还要赶去给姥爷做。

 她总是要费尽心思用爹那点有限的口粮给姥爷做得精细些。

 面对越来越削减的姥爷,母亲只能默默流泪。

 那一日,精疲力尽的姥爷,收工回到家,一头栽倒在用两块木板搭成的床上,嘴里喃喃地叫了几场:

 倾儿,倾儿

 不知道怎么了,他随后陷入了昏迷。

 当母亲走进小黑屋时,只听到昏迷中姥爷哽咽地呢喃着:

 倾儿对不起,对不起啊,你终于想想通了,你终于不要我了啊

 母亲愣在当地,一动也不敢动,她生动惊动姥爷。

 倾儿,对不起,我实在放不下他们娘几个,我,也是我连累的他们,今生,我愧对所有人啊

 倾儿,希望来世不再见,希望来生不要认识我

 最后一句,母亲听出姥爷好像是清醒了。

 她轻轻唤了声:

 爹

 爹

 啊,臻儿,你来了

 姥爷挣扎着坐了起来,他颤抖的手好容易点燃了油灯。昏暗的灯光下,母亲看到姥爷脸上未擦干的泪痕。

 她知道,姥爷口中的倾儿,是她的救命恩人,其实,应该也是姥姥的救命恩人。

 可是他们三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也一直纠缠不清,直到现在,左倾奶奶一直未嫁。

 虽然母亲听过姥爷说左奶奶未嫁,是因为她效仿她的偶像林巧稚医生,但姥姥却是不相信,即便她在生第二胎母亲时难产,是左奶奶救了她和母亲,却仍未让姥姥原谅。

 母亲叹了口气,把借来的两斤白面,细细地给姥爷擀了一碗面条,还卧了一个从家里顺来的鸡蛋。这鸡蛋,是姥姥养了两只母鸡下的,平时只给舅舅吃的。小姨作为老幺,偶尔也能得到个。别看父亲给姥姥寄钱,但母亲作为一个已经出嫁的闺女,也没这待遇,这还是趁姥姥不注意,她偷偷去鸡窝拿的。

 母亲变戏法似的又掏出一小瓶香油和香菜,立时,一碗香喷喷的面条引诱得姥爷有了食欲。

 姥爷和着眼泪吞下了这碗面条,感觉这是他一生中吃过最好吃的珍馐美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