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九序心法 下

加入书签


接下来的三序被林兆恩称为入门功夫,所谓明伦立本,见性入门,为的就是要明心见性。具体的功法有敦仁、采取和凝神气穴。

   第四序安土敦仁,以结阴丹

   安土敦仁出自易经系辞,“安土敦乎仁,故能爱”,林教主的学问还是很令人佩服的,把儒家经典无缝和道教的修炼联系了起来,虽然做了一些变化,但又那么自然。比如这里的安土是说五行的中央土,就是上面所讲的心脐之间的那个位置。仁的意思也不同,是指经过前面修炼以后得到的一点灵光。这一序的目的就是要不断使这一点灵光变大变强,最终发生质变,结成阴丹,也就是说,这一步的功夫是否成功了,就看是不是结成了这颗阴丹。

   大概的功法是挖个坑,埋点土,浇点水,上点肥……把这点灵光的仁放在土里面,然后用坎水里面的真阳使劲炼补离火中的真阴,就是以坎水济离火,使未既变成既济,就是从水下火上变成水上火下,这样反复锻炼下就结成了阴丹。

   林兆恩所说的阴丹前面没有讲到过,实际上就是一团内息,功行如意后,这团内息是不会散到四肢百脉中的,而是可以随神识周流百脉,心、肝、脾、肺、肾五气相通,差不多相当于内丹学中的五气朝元的境界。另外,如果感觉哪里有了病痛,只要引导它在那里转几圈就行了,而且功夫深了以后,甚至可以用它来给别人治病,这就如同武侠小说中的用内力助人。

   为什么称为阴丹呢,因为离中的真阴还没有被完全炼化,如果完全炼化了,那就是成就了纯阳之体,所以这一步可以看成是过渡。

   第五序采取天地,以收药物

   什么是药物,就是阴阳二气,“药物者,先天地祖气,即一阴一阳也”。祖气就是体内的先天之气,是元阳之气。结成阴丹以后,这本就是逆天而行的,所以阴丹不但要时时用取坎填离的功夫,用体内的阴阳二气温养,还要借助天地间的阴阳二气来温养,否则是不足以温养这颗阴丹的。

   天地间的阴阳二气如何采呢?大概的功法是先找个条件好的环境,楼上楼下孩子哭大人闹的环境是绝对不行的,最好有山有水,清幽雅静,能有个洞天福地是最好的,这就是前面讲到过的财法侣地的范畴。接着在子、午时开始入定,因为子时一阳来复,午时一阴来姤,此时身不动,意不动,然后意采天地阴阳二气,事半功倍。

   经过这一序的内外温养,做好了结阳丹的准备。

   第六序凝神气穴,以媾阳丹

   这里所凝的神,就是这颗阴丹,实际上就是内丹学里面的药物。神不能受干扰,所以需要藏起来,藏在哪呢?地方就是气穴,具体位置是在两肾之间,所以有“金丹大道,借肾为发生之地”的说法。这一序要求收视返听,静心澄虑,神气互融、性情成片而结成阳丹。

   最后三序统称为极则,大概就是说下面的功法是最高级、最上乘的了,学起来会很困难,非有灵根不能学,非有大智慧、大毅力不能成功的,当然,学成之后也就有了通天彻地的大神通。

   第七序脱离生死,以身天地

   从开始第一序艮背止念到第六序凝神媾阳,其实都算是入门的初级功夫,还属于凡人的阶段,从第七序就可以成就长生的伟大愿望了,怎么能不吸引人去追求去修炼呢。

   如何超脱生死?林兆恩说人的心是不会死的,人之所以会死,是受肉身所累,如果能找个用不坏的身体就可以不死了。这个观点前辈们早就提出来了,要不也不会修外丹、性命双修了。经过无数前辈们探索后发现,这具肉身如果修成与天地同寿着实有点困难,那么就换个思路,找个最靠谱的鼎炉代替肉身,所以就有了“以身天地”,把我的心修炼成为这方天地的心,天地不死,我也就不死了,真正可以与天地同寿了。

   这一想法的产生还是有依据的,就是天地和身体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由气组成的,这是相通的,所以林兆恩认为通过修炼阳丹,就可以把“我之心”变成“天地之心”,天地不死,我就不死了。后代门人们解释了,林兆恩这里所说的心,实际上就是内丹学里面讲的元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