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九序心法 上

加入书签


上面讲过,林兆恩创教的初衷是三教归儒,为什么呢,主要是他发现佛、道二教的问题较儒学问题更大一些,比如“道氏者流只求炼丹,轻视明伦嗣续;释氏者流只知顽空枯坐,不求导引阶梯”。当然儒家的问题也不小,既然三教都存在着不足,那么以问题最少的儒家为基础加以改造、完善显然是最符合情理的了,所以他希望以彼家之长补儒家之短,这就是他的初心,这一思想同样表现在他的《九序心法》中。

   先学会明伦处世,再修身炼性,最终明心见性,这是建立在三教归儒基础上的最正确的修行姿势,而这也是林兆恩创作《九序心法》的目的。

   其实林兆恩有这样的思想并非个例,前面刚刚讲完的伍、柳同样一直在想办法向儒家表达善意。儒家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士们出家前接受的也是儒家的教育嘛,从开蒙到科举考试,必须生活在这个被儒家思想统治着的社会,不受儒学影响根本就不可能吧。

   在这种背景下,三一教要求先学习三纲五常,学会做人,然后才可以炼性明心,是不是一点也不感觉奇怪了?至于以后能否修成正果,成圣成仙成佛,达到极则之境,然后去拯救地球,不能实现又怎么样,反正先接受了一番儒学的洗脑,所以,看到这部绝世秘籍《九序心法》中还要背四书五经就不会再奇怪了。

   三一教的教内秘传,历来是口口相传,心心相授的,所以教外就鲜有人知,但是由于代代相传下来,因人施教,分别授法,循序渐进,所以师傅的水平就成了决定性的因素。每个人的资质不同、理解不同、功夫的进境也不可能相同,于是在给门人弟子们传授功夫的时候自然就有了各种不同的地方。经过一代代的传承,特别是进入清代以后逐渐转入地下传播以后,对这部心法的解释就更加多了,甚至出现了上面所说的邪修,所以下面只能大概讲一讲。

   林兆恩是按照自己的理解,综合了三教的很多东西,设计了九层,称为九序心法。道友们都知道,九是极数,也是极阳,意味着这套功夫最终要达到纯阳境界,也和他的夏教配套。

   林兆恩说过:“以明伦为立本,以见性为入门,以虚空为极则。”这是九序的总纲。按他的这个总纲,九序可以分成三大境界:立本、入门和极则,每个境界各有三个小境界,修炼的过程就是要一步一步打怪升级,和现代修真小说相似。

   下面简单讲一讲每一级的内容,多少会讲一点具体的功法方面的东西,当然丑话先说在前面,只是个人的理解,不保证和林教主的心法一样。

   先看立本境界,林教主说过:“立本者,莫先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不用解释也知道了,前三序主要是洗脑的,坚定儒家的三纲五常之类的信念。前面讲过,入三一教不用抛家弃子,那样的话就与儒家的思想相背了,只要心里有坚守,什么人都可以入教,在哪都可以修行。

   第一序艮背

   这一序要多讲一点。首先得先简单解释了一下艮背的意思。

   艮背这个词出自易经中艮卦的卦辞:“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第一序艮背,第二序就是行庭,都是源自这句卦辞。

   这句卦辞就不解释了,估计道友们都明白,林兆恩把艮背作为整套功法的第一序,入手的功夫,

   显然是有自己的理解和目地的。

   易经中艮的本义为山为止,林兆恩就是取它的不动如山的意思,用来表示心念不动的静的功夫。只有艮山才能够使人真正脱离对财色的贪欲,当然凡俗界的其他各种诱惑也算。艮山,就是山其心,是要把心练得和山一样稳,心在山林间,保持正念,不被迷所迷,不被惑所惑,而不是说让你人跑到深山老林里,心里却还想着外面的花花世界。

   仔细想的话,林兆恩也没有什么创新,这不就是前面讲的坐忘吗,只不过用艮山、艮心、山心解释了一番。

   艮背的背字林兆恩是这么理解的,它由北和月组成的,月不管了,只用这个北就行了。北方属水,背就是水,就是后天八卦的坎位。而心属火,是南方的离卦,如果把心火放到北方水中,再用南方的火温养,这就是洗心退藏于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