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道教界也有诗仙 上

加入书签


前面数次提到过吴筠,今天就讲一讲他,首先他是一位主要活跃在唐玄宗时代的着名道士,有学者把他归到上清茅山宗一脉,也有学者说他修习过天师道法,他还是一位成就极高的诗人,在唐代道教界诗写得最好、最多的,下面就他的生平及思想理论和道友们分享一番。

   姓名:吴筠,字贞节、正节

   籍贯:华州华阴

   出生时间:714?

   去世时间:778年

   主要着作:《玄纲论》《神仙可学论》《形神可固论》《着生论》《明真辨伪论》《心目论》《复淳化论》《玄门论》《元纲论》《两同书》……

   首先,吴筠的简介中的生年打了个问号,需要先简单说明一下。在新、旧唐书中均有吴筠的记载,二、三百字简简单单,都没有提及他的出生时间。在《仙鉴》《玄品录》《洞霄图志》《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等大量道教典籍中同样有吴筠的记载,但也都没有提及他的出生时间,所以就想先尝试着考证一番,原因嘛,当然是他的道教史上的地位重要,另外能查到的资料也比较多。当费了很大精力把时间初步确定在713年左右以后,偶尔看到了忻州师范学院孙子颖老师的一篇文章《唐代道教诗人吴筠生年及其生平若干问题考辨》,里面用了很多文献推导出了吴筠是生于714年,于是就放弃了自己的求证工作,其实也是有点懒了,干脆就把他的生年暂定为714年了。当然了,这个时间也不能说一定准确,不过**不离十,前后误差可能也就一两年而已。

   好了,接着讲吴筠的生平。吴筠和前面讲过的高道们相似,从小就聪明好学,十多岁时就通读了各种经史子集,才华横溢,文章写得也极佳,不过直到三十岁的时候依然没有考中进士,这对心气很高的吴筠来说可谓三九天挑战冰桶,干脆熄了当官的心思。大唐少了一位官员,所幸的是中国却多了一位道士。

   当然,吴筠最终走上了修道成仙之路也并非完全是科举失败所致,他从小就对道教感兴趣,而且有过前科。大约还在十几岁的时候,他就曾携三五好友跑到了南阳倚帝山玩起了隐居,那真是“闳览古先,遐蹈物表,芝耕云臣,名利不入”,所以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早熟,道友们往前翻翻就会发现,那些高道们很多都是十几岁就离家择业了,而现在的孩子们还在读初中、高中,哪天不小心穿越回古代,不知道能不能适应得了啊。

   二十多岁时,吴筠来到了金陵旅游散心,顺便还跑到了茅山访道,然后又一路向东,欣赏了云台山等名胜,大体上就一直在江浙一带出没了。

   这一路行来,吴筠结识了不少好友,加上文章做得极佳,逐渐在南京一带闯出了名气。接下来的时间,他就是参加科举考试了。

   那么吴筠科举受挫转而修道后有没有拜师呢,师傅又是谁?这又是一个谜。

   道友们还记得权德舆吧?权德舆曾经写过两篇关于吴筠的文章,里面提到了吴筠的师承的问题。一篇是他任礼部侍郎时所写的《宗玄先生文集序》,里面说吴筠在天宝初,大约就是742-744年,拜师冯尊师并得授正一道法。宗玄先生是吴筠羽化后弟子们给他的谥号,在一些古籍中写作“宗元”,道友们应该知道是讳玄宗的玄字的问题,都是说的吴筠就可以了。这个冯尊师大概是叫做冯齐整,而这位冯齐整很可能是潘师正的弟子,这样在时间线上比较合理。另外,《全唐诗》中有一首诗《嵩山寻冯炼师不遇》,作者叫崔曙,也可以证明这位冯齐整应该是真实的存在。

   而权德舆的另一篇文章是任礼部尚书时所作的《吴尊师传》,里面却说吴筠是山东的儒士,拜在了潘师正门下,并得传正一道法。这就有意思了,新旧唐书中的吴筠传整体上就是参照权德舆的两篇文章而作的,却均称吴筠是潘师正的弟子,完全没有冯尊师的事了。

   实际上更深入读一下权尚书的两篇文章,不难推算出,从时间上算,吴筠真的不太可能拜在潘师正门下的。潘师正是682年羽化,就算吴筠742年拜师,时间上还差着五六十年呢,当然了,也不能说绝对了,假如吴筠实际是寿一百一十多岁,那么是潘师正的弟子也是可能的,而且对于高道来说,一百多岁并不少见。细节就不再详细列举证据了,至于吴筠的师傅是谁就放下吧,以后有了进展再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