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叶法善

加入书签


前面讲司马承祯时曾提到过叶法善,这二位虽然一个是天师道领袖、一个执掌上清茅山宗,江湖门派虽然不同,但不防碍彼此结交。

   姓名:叶法善,字道元、道素

   籍贯:括州松阳(浙江丽水)

   出生时间:616(隋大业十二年)

   去世时间:720(唐开元八年)

   主要成就:内丹学、儒道兼修

   主要着作:留诗三首

   这里先解释一下叶法善籍贯括州的这个“括”字,在古文献中“括州”和栝州“用得比较混乱,一般来说明清以后多用“栝”字,而以前则多用“括”字,也有学者专门研究过这两字的问题,有兴趣的道友可以找来看看,这里就不在这个问题上花时间了,诸位只需要知道是一回事就够了。

   据《太平广记》、《唐叶真人传》等记载,叶法善的老妈有一天白天休息时,梦到了流星入口,结果吞下去就怀孕了,十五个月后,“岁在困敦,月黄锺,而真人生”。丽水冲真观道士张道统的《唐鸿胪卿越国公灵虚见素真人传》中同样有“岁在困敦,月黄锺”这样的记载,显而易见,这是古人常用的对有大成就的人或圣人的一种描写形式,这些人的出生必须要与常人不同,肯定是有异象的,这在前面也讲了几次了。叶法善除了老妈怀孕异于常人外,出生时“天无浮翳,四气朗清,异香入室,神光满堂,彩云徘徊,玄鹤下降”。

   这里的“困敦”一词用得比较专业,意思是十二地支中的子,一般计年时用,而“黄锺”则是十二音律中的第一律,所以通过这句话,就可以推测叶法善是出生在丙子年正月。有兴趣的道友可以翻翻史书,616年即是丙子年,正是隋末天下大乱,两年后大唐立国的时代。

   老话说“三岁看老”,据多部道家典籍记载,叶法善7岁时便离家寻仙访道,大约是在天台山附近,毕竟还是个孩子嘛,应该离家不会太远,不过这已经可以预见他未来在道学上的成就了。此外,唐代的道士地位虽然很高,但相对来说管理也是很严格的,所以叶法善幼时便跟随师傅修行,这样也便于以后再领度牒正式入道籍。

   有些学者对叶法善离家访道这件事感觉很不理解,因为叶法善从其曾祖到他四代都是道士,当然了再往下好多代也是道士,可以说他是出身于“黄冠世家”,那么为什么他又不跟随父亲修道,反而要离家访师呢?比较合理的解释是他心志极高,想要成为上真,追求的是“上清三洞**师”的尊号,这样的伟大理想囿于家里那四角的天空是不能实现的,所以他才果断离家,最终也学得正一、灵宝、上清诸法。

   十二岁时,叶法善的父母相继过世,原因大体上是由于家贫,加上贞观初年“天下灾眚迭生……”,洪水、大旱、蝗灾祸不单行,他自己也说过,“家贫……堂有垂白之亲,何以为养……”。父母的离世对他影响还是很大的,首先是为父母选一个风水宝地,然后叶法善就守孝三年以尽孝道。当然了,也有学者说那几年他是四处云游,跑遍了全国的AAAAA以上的风景区,具体真伪证据不太好找,不过后面还要讲到叶法善的忠孝思想,在极重“丁忧”的时代,显然守孝三年更符合现实和叶法善的性格。另外,叶法善很可能向净明道的万法师学过道,关于净明道下一篇会讲到,其核心思想恰好是忠孝伦理,受净明道思想的影响,叶法善怎么也不可能抛弃孝的底限吧。

   守孝三年期满以后,叶法善继续了寻访名师之路,因为“不遇名师,将何度世”,可惜出师不利,师傅还没访到,十五岁时就因误服毒丹差点仙游了。

   根据各种文献推测,他中毒以后恰好被茅山的一位道士所救,当然记载的就比较玄幻了,救他的那位自称是茅山仙人派来救他的,接着又指导他学习并给他授了法箓,原因则是因为他早就入了仙籍,所以来助他度过这次劫难。这是史书上记载的叶法善第一次与上清派发生了关系,至于这位茅山道士是谁,根据时间推测,王远知、王轨、潘师正、魏隆等都有可能,也怪茅山道士太多,所以不好猜是谁。

   据《唐叶真人传》记载,叶法善得神授正一盟道法:“令汝行三五盟威正一之法……”,并且授了符、剑、印等等法宝,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当年的张道陵先生,是不是也被仙人授了这些法宝、法术之类的?现在轮到叶法善了。仙人传授了仙法,就得担负起维护世和平的责任,妖魔鬼怪得杀,抗旱抗洪得管,扶危济贫也是分内职责……嗯,遵循着一惯的传统模式,这是叶法善学习天师道功法的记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