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杨公风水 下

加入书签


廖瑀拜师前在宁都翠薇峰金精洞修道,所以也称金精山人、廖金精,他祖上也是堪舆传家,自己也学了不少这方面的东西,所以遇到杨筠松时很不服气,并且多次挑战,结局当然都比较杯具,所以便拜入门下,并且搬到三僚村来早晚侍奉,终于得到了青囊秘籍相传。

   前面讲郭璞时曾讲到过《青囊经》,杨筠松留下了《青囊序》和《青囊奥语》二书,和《青囊经》是一个系列,算是两部风水学的经典着作,廖瑀得到的就是这些传承。

   道友们有机会去三僚参观时,就会发现在廖氏杨公祠大门有一幅对联,对了,廖氏杨公祠的位置不太好找,香火、规模也小一些,很多人看过曾氏杨公祠后可能就不再深入探访了。接着说对联,对联是“竹杖精奇万里山河归杖下,青囊元妙一天星斗隐郎中”,里面暗含着当年的一个小故事。一次,有一户人家的大门需要立向定位,恰好廖瑀在,便借机向杨筠松提出挑战,看谁定位最准。当他拿着罗经忙活了大半天终于把位置定好后,便埋了个铜钱在那里,当然了,杨筠松是要提前回避的。轮到杨筠松出手时,只见他背着手,前前后后转了几圈,手里的竹杖随手往地下一插说:“就是这里了。”结果是竹杖正好插在铜钱孔里,廖瑀才发现自己和杨筠松确实不是一个层次,这才甘心拜师。这个情节好像有点熟悉啊。

   虽然廖氏杨公祠比较简朴,不过廖氏人对杨公、对风水的态度丝毫不比曾氏低,还是以对联为证“杨公风水文化博大精深基业千秋永固,廖氏堪舆奇术世代传承前景璀璨辉煌”,代表着廖氏的风水传家的一种心情。

   廖瑀留下的着作有《怀玉经》《十六葬法》《俯察本源歌》和《一盏灯》等,前面也提到过,廖氏后代风水大师辈出,都是从他一脉传承而来,族人们还传说着与文天祥、海瑞等名人的交往故事。廖氏杨公祠中还有一幅文天祥写的对联,“抽爻换象堪移一天星斗,趋吉避凶真乃万国神仙”,可见文天祥与三僚有过一段渊源。

   刘江东也是于都人,有很多外号,比如刘白头、刘七碗、刘添碗等,因为他的爷爷和杨筠松相识,所以才被收他入了门墙。从三僚曾、廖家族传承可以知道,这两家的风水一般情况下是只在家族内部传承的,传男不传女。为什么说一般情况下是这样的呢?因为上面刚提到过曾文辿就有个赖布衣这么一个外姓的弟子。

   而刘江东则不同,只要有喜欢学的人他都会倾囊相授,所以他的弟子就很多,而且多数都走出了三僚向外发展,全国各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刘江东死后,葬在了于都天字岭,墓地也一直保存至今,且有石碑记载。他传世的着述不多,仅《囊金》一部。

   下面再简单说说三僚村。

   有关三僚村还有很多故事可讲,传承千年的风水村,风水格局、人文历史都值得一游,如果能静下心来去那里住几天,相信对中国风水文化会有个相当程度的了解,当然前提是你得找到一个懂风水,熟知各种典故的向导。

   三僚村里的廖、曾两姓人家是主体,据府志记载“盖两家冢宅,皆筠松所卜而贻之谶云”,两家后人繁衍生息至今。

   三僚是一个小盆地,整体类似一个大罗盘,中间有个长条形的石峰就像罗盘的指针,当地人叫它罗经石,高约80米,子午向(差不多就是正南北向),北宽南窄,真是天然的磁针形象。这块石四个方向看形态各异,东边看玉兔望月,西边看仰天狮形,南边看金镂马鞍,北边看牛牯下山。传说此石是杨筠松当年赶来的,并留下口诀:“罗经吸石有真穴,仰天狮子惟刚烈。谁人插到此穴处,代代将军威名显”,如此重要的标志性景观,当地人自然也重视,同样有诗传下:“巨灵有意断高岭,顶注清泉尺许深。石裂篆文分子午,夜横河汉作南指。微茫略示先天秘,混沌终藏太古心。至理自非容易得,形象曾到拨云寻。”

   玉屏峰上还长着一棵老松,树下一块圆形巨石,称为包裹石。当杨筠松和曾文辿来到这里以后,曾文辿说:“前有金盘玉印,后有华盖庇荫,代代能文武,世世好为官,师傅您看我说得可对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