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杨公风水 中

加入书签


好了,下面接着讲。前面说到杨筠松是来到了江西三僚村,而三僚曾氏族谱里有他的更加详细的记载,后面就简称为族谱。

   族谱里面记载杨筠松的父亲叫杨淑贤,育有三子,杨筠松是老三,生于834年,唐文宗太和八年,即甲寅三月初八戌时,貌似八字都有了。族谱记载他十七岁登科及第,拜金紫光禄大夫之职,掌管琼林御库。四十五岁时,也就是879年为了躲开黄巢这个大造反派头子,就打算归隐山林。估计这里有一年多的误差,因为879年时黄巢刚打到湖北,长安人还没意识到他会访问首都呢,这个就不纠结了。

   据说在杨筠松正在收拾行李的时候,来了位仙女,自称是九天玄女,此次前来就是为了传授他天文地理之术,这个当然可能是后人为了增加杨公的声望值的小手段。九天玄女说,本来不急着传授知识给你的,让你再积累几年,可是看你就要开始驴行天下了,顺便来一趟理论联系实际旅程不是更好嘛,所以今天就来了。道友们有机会去三僚的话,在曾氏杨公祠大门上就有一幅“九天玄女授书”的图,下面再配四图,分别说明杨公进政、看风水、出游和着书。

   这样也不错,这一路下来也不知道走了多少地方,看了多少山水,磨破了多少双芒鞋,话说这一日杨筠松来到了虔州崇贤里黄禅寺,在这里遇到了曾氏的老祖宗曾文辿。据曾氏后人说,当年就是老祖曾文辿带着杨公他老人家来到了三僚,杨公一看这地方风水好,又偏僻,正好适合他避祸定居,这才住了下来,据族谱记载,这一年是882年。当然了,如果听听廖氏后人讲,那就是廖瑀老祖带杨公来的三僚的。

   无论如何,下面就简单了,名师遇到了高徒,从此师徒二人或三人、或四人吧,相携行走天下,寓教于乐,理论联系实践,“观龙以势,察穴以形,峦头砂水,体用兼妙”后面一大段就是讲二人如何出名,王公贵族想求见都得预约,见与不见还得看心情,四处寻龙捉穴,“逢困而扶,遇危则济”,所以得了个杨救贫的称号。

   杨筠松在赣南行走,名气渐渐扩大,后来就结识了当地的土皇帝卢光稠,实际上这也是必然。因为卢光稠正在找人为他的老母选阴宅做风水,所以杨筠松的到来正逢其时。

   杨筠松给卢光稠老母选的阴宅就在宁都县洛口乡麻田村西北的一个山坡上,光绪十四年卢氏后人重修过此墓并有两座石碑。通过和麻田卢氏的族谱相互印证,可以证实确有此事。

   等卢光稠也起兵以后,割据赣南,杨筠松还为他建城选址,设计了整个城市的大格局,最终修起了现在这座赣州城。此城在风水上也是有很多讲究,南方是后天八卦的离位有九连山来龙,离属火,所以这是一条火龙,如果一直追下去的话,这边来龙发自祖龙崆峒山。还有一条北方的来龙,祖龙是武夷山,城外的峰山、马祖岩、杨仙岭等群峰环绕,不仅是个山环水抱的大风水吉地,而且易守难攻,难得的一处兵家重地。城的外形像一只逆流而上的大水龟,头是南门,尾在北部章、贡两条江的汇合的地方,至今当地人还称那里是龟尾角,如今是个公园。建春门、东西两门和南门码头是龟的两条腿。如果俯看整个赣南地区也是龟形,宁都是头,三南是尾,崇义、大余、上犹、寻乌是两只后腿,兴国、石城是前腿,有兴趣的道友可以直接在地图上看一下,极为神似的,不过要注意切换到地形模式。

   从赣州城来看,是一个形势派的风水上乘之作,嗯,有机会可以去怀古一番。

   既然杨筠松有个杨救贫的荣誉称号,想必他曾经做过大量扶危济贫的好事,事实也正是如此,这方面的传说是极多的,随便先给道友们讲一个吧。

   话说有一天杨筠松在外头转悠的时候,在离三僚村几十里外的青塘镇发现了一座石灰山,他一看这山不错,正好可以给三僚村的百姓发家致富用,于是就取出赶山鞭,运起赶山术,一路烟尘滚滚地往村里赶。

   眼看天快黑了,来到了梅窖乡,这里离三僚村还有好几里地远,可赶山这可是很累人的活,就决定先找个地方歇一晚明天再把山赶回去。恰好路边住着一个老太太,家里男丁都出门谋生了,很热情地招待杨筠松住下,还把家里唯一的一只老母鸡给杀了招待客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