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十九章 杀人与反杀

加入书签


    1995年7月,大盘县陶家沟,本村居民陶三春因为喝夜酒,无意间醉倒在一处废弃机井处。第二天清晨,陶三春和另外两个村民,发现机井中倒插着一个没有穿衣服,并且已经高度腐烂的裸尸。

    从发现尸体,排查附近地点失踪人口共计四十三名,将嫌犯锁定马有财,揪出林文斌,再到确认韩大山、韩小川二人为重大嫌疑人,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十天。

    在这三十天里,此案可谓跌宕起伏,迷雾重重。每一次发现线索,掀开迷雾,我们以为就快要看到光明的时候,门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关上,也不知道这一次,是否能够让我们如愿以偿,找到真相!

    SQ市公安部门收到请求后,经过调查,将嫌犯相关信息传真回大盘县。这些资料包括了嫌犯近照、身份证、档案等等,除此以外,还调查到他们的行踪情况。今年1月初,二人买了两张长途汽车票前往蓉城,至今下落不明。

    看来韩大山、韩小川在大盘县作案之后,并没有潜逃回老家。以大盘县为起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只是不知道他们往那个方向逃窜隐匿,又或是,如今躲藏在哪个不知名的乡村山林中。遇到这种情况,最有效的方法是发布通缉令,追捕在逃嫌犯。

    黄叔打了报告申请,很快,市公安局发布了通缉令,通缉韩大山、韩小川二人,张贴出二人近照,对发现线索的举报人,缉捕有功的单位或个人每人给予人民币200元奖励。

    这一次,我们总算是交上了好运,没过多久,就接到土桥镇一位热心群众打来的举报电话。电话里说,三个月前巴山茶厂招聘工人,来了一名外地人,身上证件、钱财、衣物、都被车匪路霸抢走了,没钱返乡。大伙同情他的遭遇,将他留在茶厂帮工。

    土桥镇靠近巴岳山南麓,巴岳山则位于渝城大足、铜梁、永川三区交界处,隶属永川地界。离开大盘地界往东行,不过百里之遥,便是群峰峻秀,层峦叠嶂的巴岳山。此处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而且还是我国最早的贡茶——水南茶产地,巴岳山茶早在明朝永乐年间便被定为蜀王贡茶。茶厂依山势而建,在山中林莽间错落有致,袅袅炊烟升腾,隐约可见其轮廓概貌。

    说完了茶厂历史,顺便再提一嘴关于车匪路霸的往事。

    九零年代是长途运输兴起的年代,这个时候开始出现成规模的货车运输,特别是私人运输队的兴起,让中长途货运司机成了高收入人群,这群人自然也成了被抢劫的热门对象。

    货运兴起同时,针对货车司机的抢劫也爆炸式增长。许多地方甚至出现了这样的名言:走过三江六码头,难过XXXX州、火车好坐,XX难过。

    那时候火车经过某些站点时,乘务员都会紧张地广播:“各位旅客同志请注意,XXX站到了,马上会聚集大量犯罪分子,请各位看管好自己随身物品,不要随便下车。”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这种情况持续到本世纪初,经过国家大力整治之后,才逐渐变得销声匿迹。那时候,时不时就会从电视、报纸、收音广播中看到、听到各种报道。

    后来,我们又从黄叔和我爸口中,陆陆续续,听说过许多故事,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此处略过不表,让我们继续回到本案这通举报电话当中。

    来茶厂帮工这名外地人,不会说川话,操着一口山东口音蹩脚普通话,人非常老实,少言寡语,也不惹事,也不爱跟人打交道,一味肯干活,大家也多信任他。

    直到打电话这位热心群众去镇上办事,无意中看到通缉令上的照片。他越看越觉得,照片上嫌犯韩小川,跟茶园新收工人长得非常挂相,尤其是右眼角下方,有一颗泪痣,无论大小、形状、还是位置,都一模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