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做工(节选)《邻居》

加入书签


  天成分了新房,别提多高兴了。

  新搬来时,大家有些拘谨,都不大爱说话,可是,出来进去总要见面,一般是邻居们主动和他打招呼,建立了点头之交。

  天成连打招呼都和大家不一样,一般邻居打招呼说话,都是眼眉前的事:“您吃饭了吗?”

  天成这样答:“您好!刚吃完。”

  时间久了,受他影响,大家也改成见面时,互相的问候都说“您好”了。

  天成不爱说话,可是,讲起来,也一套一套的。

  有一回,邻居家夫妻吵架了,吵的厉害,楼道里都听的清楚。

  有人出来看热闹,可是,没人去劝。

  其实,就是因为接孩子的事发生了分歧了。

  天成也出来听了一会儿。

  他管了。

  他先敲门,邻居的屋里顿时静下来。

  过来一会儿,门开了,邻居大哥出来了。

  天成微笑说:“您好!我家炒菜没有酱油了。给我点用好吗?”

  那邻居大哥回身,不一会儿递给天成还有半瓶的酱油瓶让他拿去用。可是,不大工夫,邻居家又吵起来了。

  天成又敲门,还酱油瓶子。

  还是邻居大哥出门来接的。

  “你们夫妻好像吵架了。”天成低声问。

  “气死我了。多大点儿事,还没完没了了。不就是让我接孩子,我临时加班,给她打电话,让她接就不干了。什么事!”邻居大哥抱怨着大声说。

  “嗨唉,多大点事,至于吗?上了一天班了,都挺累的,说清楚不就结了,都谦让些,有话好好说,都别吵,伤感情呀。大伙都看着呢。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天成依然低声劝说了几句。

  邻居大哥咬着嘴唇不言语了。

  吵架就这样停息了。

  还有一回,邻居家打孩子,大人叫,孩子哭,惊动了楼道的邻居们。

  又是天成主动劝解。

  他笑着说:“小宝贝,来,来,到叔叔家来,叔叔给你糖吃,给你讲故事。”

  他把孩子领进自己家来,给孩子糖吃,还找“小人书”给他看,给他讲上面的故事听。

  孩子不哭也不闹了,吃着“巧克力”糖,聚精会神的听他讲“孔融让梨”的故事。

  孩子还不住的提问:“我要学孔融哥,孔融是孔子的孩子吗?”

  一句话,把天成都逗乐了。

  “姓孔的五百年前是一家吧。”他附和着孩子说。

  邻居大姐在其他邻居的劝说下,早就平稳了情绪,来接孩子了。

  “您好!”天成笑着说:“孩子还小,不要生气就打屁股蛋,多给他讲讲故事,孩子明白道理,他就知道错在哪儿了。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邻居大姐不好意思的笑着,点头表示赞同,她把孩子领走,走前,还让孩子“谢谢叔叔”呢。

  天成有个口头禅,一般在结束谈话前,总是不忘说一句:“说的是这个理儿。”

  于是,这句话就成了他的代名词了。

  “谁说的?”“说的是这个理儿。”

  时间有久了,人们干脆省略,简称“理儿”哥说的了,这也成了天成的绰号了。

  天成除了上班,不爱说话,还有个特点就爱看书,他家书柜里存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

  邻居们还知道,他上夜大学是教哲学呢,要不他“讲起来,也一套一套的”。

  那是邻居亲眼所见,亲耳听到的,要不怎么都喊他老师呢?

  天成闻听此话时,总是谦虚的说:“不敢当,就是爱学习,学了就买吧。”

  邻居大哥受到天成的影响,也参加“成人夜大”学习了。

  他的老师出的一道哲学题很费解。

  邻居大姐告诉他找“理儿”哥去,一准帮你解开。

  刚好是个星期天,上午,邻居大哥来找天成帮忙。

  “您好!我看看,什么题?”天成说。

  邻居大哥不好意思的说:“我还得看孩子呢。您来我家吧。给您添麻烦啦。”

  他们来到了邻居家。

  孩子在屋里玩耍,把柜子里的玩具都翻出来,摆满一地。

  “你这小子,就知道玩,玩一件还不成吗?别的都收好!快!”邻居大哥嗔怪着训斥孩子。

  天成摆手示意,不要对孩子喊,俯下身去,抚摸孩子的头,笑咪咪的说:“听你爸爸的话,选一件玩,其他都收起来好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