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初露峥嵘

加入书签


    刘光世领命征剿张迪乱寇,包括威胜军在内的五个军州皆出兵辅佐。

    但汾阳、昭德、晋宁、盖州皆为匪寇所占,各路厢军溃散,逃兵四下乱窜无法收拢,惟威胜军两营厢军可使,除却留守兵力,大抵只有三千余军士可以参加剿匪。

    作为通判的冯过,虽无明令要求其协同作战,却也是有此职责的,终究还是参与了进来。

    对于此起彼伏的“起义”,他是发自内心的反感乃至于厌恶。虽说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这些所谓的“揭竿而起”固然有反抗统治阶级的**、昏政等因素,但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一己私欲,并非真的是想带领苦难民众翻身做主、摆脱噩运。

    就拿最为轰轰烈烈的方腊摩尼教起义来说,真的是为了正义?

    方腊为人豪爽,深得人心,又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又是贫苦出身,于是有许多生活困苦的农民追随他。方腊起义利用了摩尼教,他自号“圣公”,与朝廷分庭抗礼。

    尽管方腊之乱只持续了一年多,但是祸延六州五十二县,戕害百姓二百多万,他败亡后所掠妇人自他的巢穴中逃出,全身赤裸,自缢于林中的,相望百多里。

    一方面,方腊“起义”是一场反压迫的阶级斗争,崇宁帝只知贪图享乐,把江山社稷全都放在乱臣贼子手中,以蔡京为首的官员把持朝政,加速了大定朝廷的**。

    另一方面,方腊以摩尼教的名义招揽起义群众,所以在很短时间内,方腊就召集了大批起义主力军。然而方腊所信仰的摩尼教和中国传统信仰的儒释道不同,导致了方腊占领这些地方后对不信摩尼教普通百姓的迫害。随着起义发展,方腊集团的上层人物也开始腐化,上面所讲的“所掠妇人,全身赤裸”应该是供他们享乐。

    所以,所谓方腊起义只是一场动乱。

    历史上的大动乱都会导致大量人口死亡。

    西汉末年的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重要战区的户口数大都减少了百分之八十以上,冯翊、西河、上郡、北地、朔方、定襄五郡的户口数则减少了百分之九十以上。

    东汉桓帝在位的时候,中国的人口是五千六百多万,但是经过随后的黄巾军起义以及董卓之乱,中原群雄的相互内战,到了赤壁之战结束的时候,中国的人口下降,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中国人口只剩下了一百四十万。

    昌末农民大起义和改朝换代混战持续了十八年。十八年间,三分之二的人民死于非命,人口从四千六百万锐减到一千六百万。在混战激烈的地区如中原、关中一带,人民幸存的不到十分之一。

    中国的正统文化当然包含了全部**制度的意图和基因,然而它与底层文化的区别在于,它以王道和大同为面目,包装得比较得体,而底层文化却是对**赤裸裸的欢呼和肯定。其实,农民从来不是**统治的异己因素。

    他们比其他阶层的人更具皇权意识,更崇拜权威。他们甚至比上层社会的成员更认同**体制。或者说,农民们的**性格往往比统治者还要鲜明和强烈。他们最豪迈的宣言不过是“彼可取而代之”,“大丈夫当如是也”。他们的家长制作风、权威主义倾向,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比统治阶级更甚,而他们的统治技术,更为粗犷。这就决定了,一旦他们掌握了权力,他们对阶级兄弟往往更为残忍,他们的统治手法往往更为暴虐残酷,他们的政权自私性更强。

    那些为历朝历史研究者所乐道的“均田”“均富”等平均主义要求,和摧富益贫的口号,追其源头,这些思想观念最初却是由儒家的创始人首先提出来的,而不是由造反的农民发明的。所有的农民起义口号,都没有超出封建宗法制度的范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