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牡丹传奇

加入书签


        再说,我也不能白枉了哥哥东寻西访、到处奔波,为我寻找“知音”的苦心。还有一点就是,自哥哥走后,爸爸好像看穿我的心事,便开导说,人生一世,全不能为了自己,而应该做些有利于众人的事。若能处处对得住自己的良心,自然会天随人愿、苦尽甘来,成为世上最幸福的人。我虽对此话颇有怀疑,但后来还是有点相信。起因就是在一个静静的夜晚,就着淡淡的月光,迎着清爽的微风,在小院的苹果树下,爸爸讲了一个家乡的百年传说,其情令人感动。这里,我便说与你听:

        数百年前,这奇土村并不叫做“奇土”,而有一个不太显眼的名字——金家寨。寨中只有一户人家,也就是此村最早的“先人”。传说中家主名叫金亮,为人正直,精通医道,在方圆七百里颇负盛名。娶妻王氏,很是贤惠;膝下无儿,只有一女,取名牡丹。虽说在偌大的金家寨中只有他们夫妻和一个宝贝女儿,但每天找他看病的人络绎不绝,因此上并不觉得寂静孤单,日子过得倒也不错。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日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间牡丹便长成十七、八的大姑娘,出脱的如花似玉,艳丽无双,其风姿真可谓是“沉鱼落雁鸟惊喧。羞花闭月花愁颤。”更兼多才多艺,不但承接父业,上山采药为人疗疾,就是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女红针线样样皆通。因此上艳帜高张,芳名盛传,提亲之人差点踏破了门槛。可她有自己的主意,既然天生了她,地上必有其偶。故此,她费尽心机,想出一道道择婿试题,提了许多常人很难办到的条件,把那些上门提亲者都难了回去。这样过了几年,那些自认为门当户对的人家都死了心,不敢指望能娶到她。为此,有人给她编了一首小诗:

        花魁金牡丹,

        心比铁石坚。

        谁想摘到她,

        除非是神仙。

        牡丹听了毫不在意,反觉有趣,便信手提笔写在素绢上,用赤红丝线绣好,挂在门口。人们看了之后,还以为她真要嫁个神仙呢!从此以后,上门求亲者就寥寥无几。

        随着年龄的增长,求婚者的隐迹,父母心中着急,劝其眼光放低一点,条件讲和一点,找个稍能将凑的过一辈子算了,可她死活就是不肯。她说,宁可独身也不降低择偶标准。此誓一出,父母只有干着急,眼睁睁的看着她长到三十几岁。这个年龄,现在虽不算什么,可在当时却是奇事一桩。那时,女人三十几都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儿女成群,有的还会抱上孙子。她觉得没有多少指望,便死了那份春心,索性与父母相依为命,为众人医伤治病,不再谈婚论嫁,思想成家之事了。

        她五十多岁时,双亲带着极大的遗憾先后离她而去。她悲凄凄处理完双亲的后事,倍觉孤单难耐,只想了却自己,随父母同去幽冥世界,再续天伦之乐。想到死,她的心反倒不再觉得孤单。思前想后,最后还是决定不死为好。一来双亲在世之日总以膝下无男而耿耿于怀,引为终身憾事。为安慰九泉之下亲人,她不能死!应每年给坟头添几把土,以尽人子之心。二来这金家寨地方偏僻,树大林密,交通不便,人若得了疾病,只好等着送命。周围三百里内,能给人看病疗疾的只她父女两个。如今父亲辞世,为解除人们的痛苦修再生缘,她要继承父业,上山采药,下山治病。再者,自己平生志愿未遂,就这样草草去死,死后实难瞑目。因此,她更不能死。她要坚强的活下去,把这对她有点不公的天地再看几眼。从此,她变得比以前更加勤劳勇敢,常常入山不返,炼制各种药材,出山数天不归,救治诸多病人。就这样,她不知采了多少药,治好了多少病人,只记得给亲人坟头添了很多黄土,两座坟堆已变成了小山。为不使家传医道和自己用命换来的验方失传,她耗心费神,收了许多弟子,传授给他们真本领。这样一来,她的名声更大了,而她留恋红尘的心却越来越淡了。一天,她终于又想起自己该到离开尘世,去寻找父母的时候了,便横下心肠,熬制好一碗自认为是最好的“死药”,把几个贴身弟子打发出去,端起药碗,想起毕生境遇,忍不住双目垂泪,仰天长叹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