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六七章 金陵周处台

加入书签


    此时房间之中摆放了好几件东西,甚至还用快递箱子包裹着,看得出来应该是刚刚运到这里来的。

    “张大哥,您来了!”

    鲁妙看到张天元,欣喜地喊道:“我可以跟哥哥一样,叫您张大哥吧?”

    她之前一直都是叫张先生的。

    不过经历了‘洞’窟的事情之后,她渐渐觉得张天元这个人真得是相当不错的。

    叫张先生未免太生分了。

    不如叫张大哥那么亲切。

    “随便你了,反正咱们都已经很熟了,虽然过去或许有些误会,不过解开了也就是了。”

    张天元倒是无所谓。

    叫先生也罢,叫大哥也罢,只要别叫大师就行,他听着“大师”那两个字,总感觉是在骂人。

    “嗯,张大哥,您来看,这是一幅您绝对喜欢的画作,我父亲可是通过了好几个朋友,才‘花’费高价买来的。”

    鲁妙对于张天元没有拒绝自己改换称呼这件事儿显然很高兴。

    急忙取出了一幅画给张天元看。

    “哎呦,不错啊,这是张大千的《金陵周处台》啊!”

    张天元对自己这位本家的画,那可是喜欢得不得了啊。

    而且张大千的画,在市面上,价格也是相当之高的。

    六朝古都蓝鲸自然风光秀美,人文故迹众多,历代名流‘骚’客流连‘吟’咏,留下了不少诗画佳作。

    民国时期,国画大家张大千多次来到当时的帝都蓝鲸,举办个人画展、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等,他亦创作过1件纸本设‘色’国画《金陵周处台》,由衷地表达了个人思古言志之情。

    位于金陵城东南隅老虎头旁的周处台,亦称子隐堂、孝侯台,乃三国时期名士周处任东吴东观左丞时的堂宅。

    据清代周宝偀《金陵览胜诗考》等记载:南朝佛刹光宅寺即建在周处台旧址旁,“殿后山石如掌”;

    南朝高僧云光法师尝在此传扬释经,历代信男善‘女’敬香拜佛,香火景况一直延迄近代。

    《南史》亦云:相传南朝梁武帝郗后生‘性’好妒,死后化为蟒蛇,该地亦名蟒蛇仓……可见这一带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是比较深厚。

    又据《晋书》、《世说新语》等述曰:

    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人,后来迁居金陵。

    少年失教的周处曾经横行乡里,无恶不作,颇令邻舍不安。

    乡人将其与“南山白额猛兽(虎)、长桥下蛟(龙)”,并称为“三害”。

    他得知后十分羞愧,开始幡然悔悟,决意弃恶从良,遂“入山求虎‘射’杀之”,将凶猛的老虎头砍下来悬挂于邻里;

    又投身水中三天三夜搏杀蛟龙,一举为民除害,令人刮目相看。

    周处从此笃志读书,苦练武艺,曾任东吴东观左丞,西晋新平太守、御史中丞、建威将军等,最终成为一代文臣武将。

    周处后来战死疆场,谥号为“孝侯”。

    昔人以“不死东吴死西晋,城南可惜孝侯台”诗云,深表内心惋惜。

    千百年来,周处‘浪’子回头、终成大器的故事,成了历史上改邪励志的经典范例。

    周处台亦因此人气显‘露’,后人寻踪观瞻、络绎不绝,并尊称此处为“周处读书台”。

    想到这些,张天元不由欣赏起了张大千的《金陵周处台》画作:

    但见周处台基处于悬壁高墩之上,一位古装文士独坐台边昂首天穹,观今抚昔,神思遐想,宣抒情怀。

    台畔秀木茂盛,鸟语‘花’香,楼阁民舍散落,环境幽雅之极。

    雄伟壮观的蓝鲸明代城墙巍然屹立,清澈幽碧而充满神韵的秦淮河水,正在静静地日夜流淌。

    远方烟雾弥漫、虚无缥缈……

    画家在该图右上侧以行草款识思古言志:“侧身怀古,豪杰都为土。细想截蛟兼刺虎,此等雄风不腐。

    忠臣孝子垂名,元(原)来正是书生,旧听蛇盘岗阜,今闻犬吠寒城。

    金陵周处台,倚《清平乐》。

    大千张爰”。

    后钤白文“张爰长寿”、朱文“三千大千”方印各一枚。

    大千所书劲拔飘逸、刚中带柔,词兴浓郁盎然,别具艺术风貌,较好地起到了妙化丹青主题的作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