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旧识-第2/3页

加入书签
    李士宏也有从中介绍,张承延与李文山也说过几句话,不过话题很快就转移到风花雪月上去了。虽然没有去过青楼,对眼下明州这些清倌人不是很熟,但要真的聊下去,也是能聊的,只是张承延觉得两个大男人聚在一起讨论这个事情,怎么看都有些猥琐,况且李士宏也在店里面,在李文山话题跑偏的时候,就脸色就不好看了,张承延当然不能往下接,只能摊摊手,笑着说道:“没钱,没去过,不太懂。”

    不是志同道合之人,李文山一下子失去了兴趣,生意也谈完了,于他而言,倒是没什么理由留下来。看着李文山这副模样,李士宏只能无奈的叹气,“我这偌大的家业,将来怕是要毁在这逆子手里面。”这样一句牢骚话,张承延和陈平安两人都没法往下接,这终究是东家家中不光彩的事情,他们是外人,把自己当空气就好了。

    月中的时候,李文山倒是主动来了店里,他的父亲李士宏却是没来。他带了一个人,是来买茶叶的。那人看上去是个读书人,而且和李文山很熟悉的样子,怕也是花丛老手。那人要的是颇为名贵的一种茶叶,明州城里现如今也就明雨斋还有些存货。陈平安给拿了出来,也就六七两了,那人都要下。张承延这边正在记录账目,就听有人在叫他。

    “承延兄?”

    他抬起头,叫他名字的正是李文山带来的人。目光有些疑惑,这人确实没有印象,但既然能叫出他名字,多半以前相熟,就是不知道是朋友还是点头之交。

    “赵审,你认识承延?”

    “我自是认识的,不过……张兄看起来,似乎不认识在下了。”

    张承延听出了一些讯息,这名叫赵审之人,应是原主的点头之交,难怪刚才叫他名字的时候,好似有些迟疑。不过此人的身份应该不一般,不是大富家门的子弟,就是官宦之家,否则不值得李文山亲自带他来。

    “赵……审兄,不要误会,在下不是存心记不得的,这里……”张承延用手指轻轻的敲了敲他的太阳穴,“前些日子受了点儿伤,醒来之后就忘记了一些事情。后来让大夫看了,说是里面有淤血,导致了选择性失忆,会忘记一些人和事,等到淤血化了,就能想起来了。不过看起来,大夫只说对了前面,后面倒是安慰之词了。”

    “果真如此?那究竟是如何受伤的?”

    “这事说起来就有些丢人了,前些日子秋闱开榜,在下落榜心情烦闷,多喝了些酒,脚下不稳进门时被门框绊倒了,磕在了地上,这就受了伤。”

    这些事情都是随口编的,张承延觉得还是可以以假乱真的,至于赵审信不信,倒是无所谓了,不过是为自己找一个掩饰的借口罢了。从赵审的脸上,倒是看不出什么来,信不信只有他自己知道。

    后来就聊到了张承延为什么在这里当账房,这些事情没什么好隐瞒的,当然若是传了出去,或许有些不好听,毕竟是读书人,做账房着实是辱没了身份。不过当着他的面,赵审和李文山都没表现出什么异常来。终究是点头之交,可聊的东西并不多。临走的时候,赵审问了一句张承延的住所。张承延不是一步十算的人,也没觉得其中有何问题,当下也没隐瞒,就实话说了。

    “本月下旬,王爷在南郊的梅园,会举办一次诗会,为此届明州中榜士子践行,回去我会替承延讨一张请柬,明日送到你家里,到时候记得去啊。”

    秋闱中榜的士子,会在当年的年末齐聚京城,等待明年由礼部举行的省试,由于在春天举办,又叫春闱。赵审所说的梅园诗会,便是为这些即将上京的士子所举办。明州当地此届中榜的士子,共计一十三人,这在整个淮南东路,中榜人数最多的,其余三十七人,便被其他州县的瓜分了。

    这诗会虽是为了中榜士子举办,不过若都是中榜之人,也就十几人,自然也就热闹不起来,冷冷清清的,反而失去了本意。所以才会广发请柬,便邀明州城的士子,说是参加诗会,实则是捧场,当做陪衬,以彰显中榜之人的才学。

    不过这样的事情,士子们还是很热衷的,虽然是配角,但文人的活动无外乎就是这些,倘若在诗会上,真的写出了不错的诗文,对于自己的名声也是大有益处的。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诗会不是谁都能去的,接到了邀请,代表着认可,也是一种荣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