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4章 太学生

加入书签


  鉴于当初在青华州时用人的成功经验,这次叶子皓没想从各地已进京的举子们身上打算盘,而是选了太学那些大大小小的在读太学生。

  新一科春闱还未开始,叶子皓仍是今科状元,而且为官不畏强权、心系百姓的青天之名早已远播。

  名声在外,尤其在士学如雷贯耳、受人好感。

  再加上当今太子,他们前往太学虽然没有事先派人通知,但依然受到太学的一众师长们热烈欢迎。

  叶子皓与他们寒暄了一阵,便说明来意,当然是从此次城外灾情开始说起,说到灾情不只是京城外,附近多州县也受到影响。

  然后说到想要在城内募集一些钱粮资助受灾百姓,让百姓不至于流离失所,能熬过这个寒冬。

  再说到国库的难处,而他当年在青华州城在府学与十二县学师生的帮助下,完成过一些集募钱粮的事情。

  这么说,也是让心有迟疑或不愿参与的师长们,知道这件事并不是那么难而且有去做的意义。

  连匹匹青华州一州十二县尚且可以做,他们位设京城的太学,天下读书人的表率,岂能落后?

  太学生多是七品以上官员家子弟,也有一些出身小户百姓家,真正的寒门子弟是很难进入这里的。

  也因此大家平日读书虽用功,对民间疾苦其实认知并不深刻,此次到是一个深入市井体验生活、增加阅历、感悟人生、提升品德的好机会。

  这些超然于书本之外的益处,叶子皓细细剖析与一室师长们听,听得他们也不禁感慨,确是如此。

  他们当中也有人与各州县的师长们是有书信联系的,平日探讨学问、品评政事、谈论各地风云。

  也有些地方师长,根本就是太师博士甚至朝堂官员们,在回归故里后选择继续为人之师的新身份。

  大家与京城这边多多少少都是有联系的,因而,叶子皓所言,不少师长心里都是明白的。

  再听叶子皓的计划,有所引导地让大家觉得,照着执行下去是可以做成一些事情的。

  只不过京城毕竟不是地方,京城随处可见高门大户、百年世家、富甲一方的豪门,都是不好得罪的。

  “这个问题晚生也做过一些推测,因而,募捐银钱底数可定在十两,十两并不多,一般人家也能拿得出来,何况是大户人家?”

  “相信没有谁会为了十两银子,而将前往募集善款的太学生当乞丐驱赶,他们也要面子不是?”

  叶子皓听了一位师长的担忧,笑了笑说出自己的想法。

  “但是晚生需要太学生们高声喊口号,沿街敲锣让所有人都知道他们是做什么来了,最好能形成一种人人行善、行善积德、高风亮节的良好气氛。”

  “在这样气氛的带动下,才会有更多人主动给钱,甚至可能有人觉得十两太少,有些失了面子而主动多给。”

  “但十两,是绝对不能再少的,每一个给了钱的,都要由太学生确认身份登记在册,并且告诉给出善款的人。”

  “捐出善款千两,可上皇榜公示一月,捐出善款万两,可上宫外牌楼前的功德碑,捐出善款十万两以上,可授御赐金匾,光耀门楣。”

  叶子皓在谈话中渐渐谈及做法,一室师长们听得惊讶,但目光看向坐在一旁微笑不语的太子殿下时,心下便又了然。

  太子殿下在此,叶状元所言自然是得到了太子甚至皇上钦准的。

  如此还有什么好说的?现在是太子亲自登门要调人去办差,背后还有皇上的授意,对太学生来说,那是何等荣耀?

  也就是喝了两杯茶的时间,这件事情就定下来了,师长们立刻就开始挑人。

  太学生数万人,随便从各门类别抽调十分之一前来,就有三千多人。

  大家到了广场之上,看到排除而站的三千人,还是十几岁的少年郎,穿着统一的太学服饰,一个个精神飒爽、意志风发。

  在知道是状元前来时,人群里就有激奋的情绪振奋不已,在知道另一个竟是太子殿下时,这才有些惊吓,片刻的安静之后,才要下跪。

  东方尧连忙阻止了,说道:“这雨刚停,地面仍是潮湿寒冷,就不要跪了,以免伤了身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