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麦同盟下的欧洲

加入书签


    写在前面:随着俾斯麦的下野一战基本上已经不可能避免了。现在的和平只是俾斯麦留给欧洲的政治遗产今后的局势加上东方的变化这是一个绚丽而残酷的大棋局。

    就政治格局来说本熊也只是个菜鸟而已如果在今后的书中有什么大家不喜欢的变化请多多提出来指教。

    以下为转贴资料:

    德国相俾斯麦建立的欧洲秩序论保加利亚危机期间的俾斯麦外交柏林会议后五年的时间里德国相俾斯麦建立了一个包括俄国、奥匈、意大利、罗马尼亚等国的复杂的同盟体系欧洲的国际政治一时为俾斯麦同盟所左右柏林成为欧洲外交舞台的中心。1885年爆的保加利亚危机却使俾斯麦同盟濒临破灭的边缘本文拟就危机期间欧洲各大国间展开的激烈外交角逐探究19世纪晚期欧洲大国外交和国际环境的某些特点。

    (一)

    普法战争后统一而强大的德国在欧洲崛起完成了对欧洲国际政治环境革命性的改造同时却造就了困扰世界达一个世纪之久的德国问题:德国的天然优势和其他欧洲国家不接受这一优势的矛盾。1战败不仅使法国失去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剥夺了它在欧洲大6的主导地位更大大恶化了它的地缘政治环境。这样法国对德国来说就成为一个无法和解的国家。法国单凭自身的力量难以对付德国无论是为了自保还是准备复仇法国都需要同任何与德国敌对的国家结盟。这就使得涉及德国的危机均会加剧而很难局部化因此也就限定了德国外交的基本走向。在俾斯麦看来孤立法国、维护欧洲现状与保障德国安全是一回事。俾斯麦面临的国际环境极其复杂:为了孤立法国就必须保持俄国、奥匈和德国三个君主大国的保守联合为此他还需要对俄奥关系展施加影响俄奥关系过于密切以致于撇开德国或者为争夺巴尔干生冲突都会损害德国在欧洲的外交地位。在把俄德友谊视为德国外交基石的同时他还不能得罪在近东、中亚与俄国尖锐对立的英国。1875年-1878年的近东危机反映了俾斯麦政策相对于历史环境的局限性:俄奥矛盾的激化使俾斯麦难以长期回避在俄奥间作出选择的问题。俾斯麦通过1879年的德奥同盟暂时找到了出路。同盟的真正归宿是1881年6月结成的俄奥德三皇同盟这就使德国得以继续保持对俄奥关系的牵制及在两者之间的调停地位。

    1885年9月土属东鲁米利亚省生革命并宣布与保加利亚公国合并。素来以保加利亚保护者自居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不能容忍经由不听命于他的亚历山大大公之手实现两地的统一从而巩固大公在保加利亚国内的地位。俄国试图通过大国协调迫使保加利亚取消合并但保加利亚统一的既成事实已不可逆转。俄国的保加利亚政策面临空前失败巴尔干酝酿着新的危机。

    1886年1月狂热的沙文主义者布朗热就任法国6军部长在法国掀起了一场要求向德国复仇的狂潮德法关系骤然紧张。两场危机同时生俾斯麦同盟面临严峻考验。与此同时被俾斯麦视为德国外交根基的三皇同盟即将期满而且续约无望。国际局势有完全失控的可能俾斯麦做梦都害怕的东西夹击之势眼看就要成为现实。德国如果在俄奥巴尔干竞争中采取支持奥匈的政策就要承受俄德关系破裂并因此向法国提供潜在盟友的后果。而在当时环境下又完全排除了放弃奥匈的可能性。保存奥匈帝国的独立与大国地位是俾斯麦欧洲秩序的重要环节。奥匈一旦在外部压力下解体不仅会危及欧洲均势使德国外交失去回旋余地也将打破德意志帝国内部微妙的政治平衡。

    1885-1887年的保加利亚危机重新打开了东方问题造成了俄奥对抗的前景。俄土战争俄军浴血奋战二十万将士丧命疆场收获的却是难以下咽的苦果。1886年9月亚力山大大公在俄国压力下被迫逊位。11月沙皇特使考尔巴斯未能迫使保加利亚摄政当局推举出俄国中意的大公候选人铩羽而归俄保断交俄国在保加利亚的影响丧失殆尽沙皇的“尊严”被践踏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巴尔干形成了俄军即将入侵并引大国冲突的危殆局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