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前后的英国远东政策

加入书签


    中日甲午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不但对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棗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而且对当时世界国际关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方面由于《马关条约》的内容棗尤其是割让辽东半岛棗严重威胁到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华利益引起了以俄国为的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从而使日本和俄国成为不共戴天的仇敌;另一方面由于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使英国改变了它的远东政策由支持清政府转而开始支持日本以维护其在远东的特殊利益使英日之间的关系由对立向联合的方向展。本文试就英国远东政策的转变进行探讨。

    一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攫取到在华巨大的政治优势和丰厚的经济利益成为“唯一在远东拥有较大利益的欧洲强国”。然而自19世纪下半期起在远东英国受到来自欧美列强的政治渗透和商业竞争。这引起英国的不安。1872年2月5日英国《伦敦中国电讯报》表社论说:“只要把事实摆在议会和公众的面前我们就可以很快不再听见那种说英国人对于远东利益冷淡的反复叫喊了”。对此英国在远东的基本政策是“维护现状”既维护英国在远东的优势地位竭力防止出现危及英国既得利益的新的竞争者。在这一政策中英国支持清政府把清政府作为执行这一政策的一个有份量的筹码。

    英国“既得利益的新的竞争者”之一是俄国。英俄两国是世仇它们在欧洲、亚洲都存在着利益冲突。英国对俄国的政策是利用几个老弱的封建帝国来对付俄国在西边几十年来英国一直努力把老弱、瓦解的土耳其变成一座坚固的堡垒;在中间的一段用印度来对付;在大6的另一端“我们有另一个病夫”棗中国英国用了更大的力量来支持中国“如果中国垮了台通向印度的道路将在另一边失去了掩护且不说我们在商业上所蒙受的损失。如果我们对俄国怀有敌意确是颠扑不破的规律那么中国似乎就是上帝向英国人所指出的伙伴这个同盟将把半数的人类联合起来”。由此可见中国是英国对付俄国的一张“王牌”。

    此时俄国将其扩张锋芒指向了辽东。在侵占中国的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的广大地区后它虎视中国东北地区垂涎朝鲜半岛由此引了英俄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形成了1885年的英俄危机。

    这场危机的焦点是巨文岛问题。巨文岛是朝鲜的一对小岛它象两条手臂一样环抱着一片可以停泊船只的场所久已引起英国海军界的瞩目英国海军部对巨文岛估价很高。“假如我们不拿下这个港口‘别人’就会把它拿下。占领巨文岛是一个进攻性的而不是一个防守性的战略的构成部分”“巨文岛将成为我们进攻俄国在远东领土的基地。”1885年5月英**舰占领了巨文岛。5月6日俄国驻北京公使扬言如果中国默许英国的行动俄国就要占领朝鲜的另一处地方。

    在这场角逐和对抗中英国推出了承认中国对朝鲜宗主国地位以此拉拢中国进而维持现状的策略。这一举措既满足了清政府力图维护对朝鲜的宗主国地位的愿望又实现了英国的意图为扼制俄国在远东的扩张加固了一道“安全阀”。

    在远东英国的另一重要竞争者是刚刚崛起的日本。英国作为近代最大的殖民霸主当19世纪末、2o世纪初世界市场被瓜分完毕之时为维护其既得利益必须维持现存的国际格局。在远东就是要继续保持一个软弱的清政府的统治而且维护清廷在朝鲜事务中的传统的主导地位。恰恰相反日本作为一个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当它刚走到瓜分世界的餐桌旁时世界市场就已经基本上被瓜分完毕了。要想满足其扩张野心就必须挑起事端重新瓜分世界。因此在东亚国际舞台上英日两国的分歧和对抗是不言而喻的。

    进入9o年代后远东局势日趋险恶。除俄国仍旧虎视眈眈外日本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朝鲜问题再度引起各方关注。这无疑对英国在远东的地位和利益产生了威胁性影响。所以英国急于尽力避免冲突(特别是战争)的爆。在甲午战争前为防止中日就朝鲜问题生战争所进行的8次调解中英国起了突出作用。英国告诫日本:“英国对于任何侵犯它自己在中国的利益或朝鲜的完整或独立的行动十分肯定是不能容忍的”;英国欢迎在朝鲜实行改革但是它“不能对朝鲜的涉外规章的任何重大变化置诸不问也不同意把朝鲜国王的任何领土让与日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