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六章 - 和平十天

加入书签


    为了这个帝国的扩张我已经做了太多了这个原因也让我在3月13日收到第二方面军教化总长宋教仁的请皇帝陛下南巡为方面军对印度开战阅兵壮行的请求时非常的恼怒。宋某人政治头脑似乎太单调了些方面军总司令曹锟没有说话刚刚荣任参谋长的6荣廷没有说话他这个非军事主官倒急着现眼的来了这么个毫无政治考虑的请求。

    一直以来哪怕是与英国开战俄国开战期间中国在世界上也没有放弃过自己和平的形象所有的战争都是正义的战争自己总是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教训别人他倒好我要是真的同意了他的请求当朝皇帝中国至高无上的代表亲自到南方检阅军队并为进攻印度的军队壮行这在国际上是何种影响亏他还是个搞教化的人。

    或许他很有才能从教化部的资料来看此人从中华元年中进士后在北京教化部呆了三年期间就从一个员外郎窜升到了右侍郎期间对军队教化工作和部分难以有效开展教化的多民族混居地区的教化推行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湖南西南部的苗民数量多于汉人的地区顺利的通过他自己的努力协助湖南省府两级顺利的平息了汉苗两族在一些山头和水源地上的族际械斗问题由于他本身就是湖南人又是湖南出的中华元年的进士平时又与在京地谭嗣同等人混的比较好。所以当时的湖广总督谭嗣同的父亲谭继洵对他大肆褒奖并在临卸任时又以最后一折对他大加保举并称他有曾文正之气云云。

    由于避免了苗民有可能再次反叛的祸乱他也因此获得了军功后来根据他本人的意愿一直在京畿附近的军队中担任教化主官并因调理部队中满汉军人的关系问题历年积功升任到了第三军教化主官的位子。并在次年兼任了军队教化系统的中央机构教化部军政宣教司地副司长。可以说他的晋升不可谓不快人脉也不可谓不广。他出任第二方面军教化总长也是谭嗣同推荐的结果。

    之前一直以来我就对第二方面军的教化有所不满了虽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长期以来敢于阳奉阴违的执行我的命令地他们还是第一号考虑着不要太过影响军队的求战**。后面还要利用这种**来实现军事目的所以才没有对他们采取什么实质行动而只是口头上训诫了几句而已但没想到宋教仁会写来这样一份密折。他是教化主官指望着他来教化军队。让军队保持政治稳定的人而他自己居然不懂政治!

    但要说他完全不懂政治这也是不公平地他十几年来的政绩也完全表明他有足够聪明的政治头脑并且懂得如何去揣摩上意否则他不可能在十几年内从七品跃升至正三品对于他这样一个不到四十岁年纪的人来说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从他的电文中来看。他的理由也很充足说是既然朝廷已经定下了解放印度的战争计划那么陛下作为朝廷的最高代表也应当在适当地时机展示一下国家的决心否则要远征那么远士兵们在前一阶段也受到朝廷政策不定的波及。士气上容易受到影响第二方面军在南方呆的时间久了朝廷在明面上仍然以和平为宗旨士兵们会在思想上难以建立起正确的认识。

    他当然也有民政上的考虑他认为随着帝国在南方新辟大片土地又是沿海皇帝亲自南巡有助于帝国迅消化新增地疆域并且能够刺激南方的经济展云云对于我来说这些理由相信他是为了解决好南方第二方面军的士气问题才想出了皇帝南巡这么个主意但是这的确是个馊主意。

    不过现在看来第二方面军的问题似乎也渐渐开始暴露了之前溥夏从南方回来曾说起过南方的军人甚至比北方的军人还要骄横或许是在战争进程上要远远顺利过北方两个方向的缘故了但骄兵这才过了几个月就变成了没有皇帝南巡就提不起精神来进攻印度的军队这实在是太难以置信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