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王英终平反 裴炎蒙贬

加入书签


    ?  “后来当地一位正直的乡绅,资助王英赴京赶考,他没有辜负大家的希望,高中当年的状元,可是由于他没有向吏部的主管官员送礼,所以只能被朝廷派到边远苦穷之地,做了一名小小的县令。”师父清风感慨地说道。

    “啊,如此说来,王英受了这么大的委屈,肯定情绪低落,做这么一个小小的县令,而且还是边远苦穷之地的父母小官,何时他的治国之策才能上达天听?”辛云听了师父的话,心里都替王英感到憋屈。

    “自古贵人多蒙难,一个人要是不经历磨砺,怎么可能面对更为艰难的时刻。王英的意志如铁,在那个边远苦穷之地做县令,兢兢业业,一做就是五年。经过他的治理,昔日这个荒蛮之地,逐渐富庶起来。当地百姓安居乐业,人人都传送王英的功德。不久机会终于来了,王英遇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次转折……”师父清风刚说到此处,辛云忍不住追问。

    “师父,肯定是朝廷里发生了什么大事吧?”辛云问道。

    “不错,无字天书上记载,当年北方大旱,民心不稳,王英早在到任之时,就带领百姓整修了灌渠,所以当旱灾降临的时候,别的州县都只能等待朝廷的救济,而王英所在的县,有了之前的灌渠,展开互救,不但没有出现流民,还帮助了周围的县。”师父清风慢慢说道。

    “师父,莫非是这次王英立下了大功?”辛云追问道。

    “安抚百姓,这其实算是父母官的分内事,在朝中那帮奸佞之臣,三言两语就能将王英的功劳说成是皇恩浩荡的结果。所以仅仅凭这些安民之功,还不足以令王英脱颖而出。”师父清风心里明白,辛云把官场想得过于简单了,在他看来,立功就一定会受到奖赏提拔。

    “师父,难道王英另立了新功吗?”辛云向来最喜欢听人讲故事,尤其听到有转机的时候,更会一个劲地追问个不停。

    “那是当然,结果赶巧了。边界上的蒙古部落,听说边境上的几个县,都遭受了大旱,于是就一起联合起来,屡次兴兵犯境,想趁中原朝廷危急时刻,攻城略地,抢点东西之后,再和汉人皇帝谈判。他们如意算盘打得挺好,但出乎他们意料之外的是,王英此时站了出来,力挽狂澜,带领本县和周围县的军民,奋力反抗,最终保卫了边疆的安宁。这下王英的功劳,可是名震天下,那些想打压他的守旧老臣,也没有了说辞,革新派的大臣,立即替王英出头,从此王英开始了他的升迁之路,没有过去里面,王英已经成了朝中重臣,革新派的骨干。又过了几年,他终于升任宰辅,力主革新。”清风捧着天书,继续讲述上面的记载。

    “真是苦尽甘来,大丈夫有为国为民之念,又可以大展宏图,挽大厦之于将倾,实在是令人钦佩。”辛云在一旁感慨道。

    “不错,大丈夫亦该如此,王英冒着得罪天下官吏的风险,兴利除弊,最终使大明朝得以延续,但自己最终因为新旧皇帝皇位的不正常更迭,他冤死于新皇之手,等到新皇老年的时候,他终于给王英平反,追授腾云大学士。”清风对于王英的不幸遭遇,不禁唏嘘慨叹。

    “真是太可惜了!没有想到一个为国为民的好官,终究落了一个这样的结局。”辛云也替王英感到愤愤不平。

    “王魁的父亲王英,只是这个家里悲惨故事的开始,我们关注的那个人,逐渐开始崭露头角。”师父清风平静地对辛云说道。

    “师父,您是说王魁的舅舅吗?”辛云问道。

    “正是,王魁的那个阴曹舅舅凡姓姓……”师父清风还没有说出口。辛云立马答道,“姓裴对吧?”

    师父清风笑了笑,夸赞道,“很好,看来为师的教诲,你已经深深记在了心里。”清风明白,辛云也一定留意了牌位上王魁母亲的母亲王裴氏。从这一点不难看出,辛云所有细节都观察到了,只是将所有细节串在一起分析的能力,还有些欠缺,不管怎么说,徒弟时刻在长进,自己这个当师父的,应该给予鼓励才是。

    “师父,王魁的阴曹舅舅叫裴……?”辛云继续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