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1章:对清作战-第3/5页

加入书签
    昊菁皇帝不得不命令张煌言实施“理发师行动”,目标就是消灭所谓的“大清国”,作战时间为九至十二个月。

    四月份到六月份是战区的枯水期,有利于大明王师的装甲部队大规模的渡河。

    “该死!狗蛮子打过来了!”

    “我等该当如何啊?”

    “蛮子都是铁甲战车!”

    “啊?这还了得?”

    “风紧扯呼!”

    最开始一些边境地区的清军还想负隅顽抗,但远远的就看到对面的情况之后,抵抗的念头就瞬间消失了,一门心思的上马跑路。

    由于头顶有大量的己方战机掩护,明军装甲部队也是有恃无恐,展开了前所未有的攻击队形。

    每辆坦克间隔十五到二十米,一个坦克营三十六辆坦克,几乎能拉出近八百米的攻击宽度。

    为了确保入夜之后不被辫子偷袭,每辆坦克还搭载了一个班十名步兵,身后的步兵战车亦是如此。

    在白天,这些准备自然显得有些多余。

    光是在战机的打击之下,边境附近的辫子就根本组织不起来像样的反击。

    只要发现地面上有骑兵在集结,从旗号上看还不是自己一边的,信天翁就会对其进行投弹加扫射。

    张煌言兵分三路,每路包括三个装甲旅、两个机步旅、三个骑兵旅、四个步兵旅,足以摧毁沿途的任何抵挡力量了。

    北路从布良斯克出发,中路从库尔斯克出击,南路从察里津向西挺进。

    三路大军的最终目标都是南布格河,这是昊菁皇帝与易卜拉欣达成的协议界线。

    除此之外,张煌言还在察里津部署了一个装甲旅、一个机步旅、两个骑兵旅、两个步兵旅,用来处理高加索山以北地区的辫子。

    根据与奥斯曼签署的协议,从索契到车臣一线,以北包括索契与卡尔梅克草原归大明帝国,以南包括车臣归奥斯曼帝国。

    张煌言相信处理这一地区的东虏兵马用不了太多时间,因为对方打不过就一定会向南通过高加索山口,向奥斯曼撤退。

    至于为何不向东或者向西撤退……

    向东是里海!

    向西是黑海!

    张煌言给位于黑海西北岸作战的三支部队的命令就是长驱直入,大胆包抄,在抵达南布格河之前,兜住对方的人马与百姓越多越好。

    一只适龄东虏男丁价值三十银币,这可是纯利润,还不需要给朝廷或者皇帝一部分提成,甚至上税。

    若是抓获一百万男丁,那就是三千万银币的好处,故而各旅的将领们都已经红眼了,这可是千载难逢赚大钱的机会。、

    各装甲旅都是一马当先,将身后的俘虏都留给步兵旅去管理,他们则是向前再向前。

    随军的摄影师拍摄了绵延十数里的装甲部队的挺进盛况,坦克上的步兵更是对着镜头纷纷摆出了V字手势。

    在英语里,这是胜利的意思。

    在大明王师这边,这是剪刀的意思,寓意剪掉东虏脑后的辫子!

    由于武器装备日渐精良,战术磨合逐步成熟,单兵战力可圈可点。

    故而从上到下,王师官兵都对这次行动获得胜利坚信不移,必定可以饮马南布格河畔。

    在开战五天后,明军的装甲旅便相继抵达了第聂伯河畔,在舟桥营的协助下,坦克开始通过浅滩上的浮桥,强渡第聂伯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