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风烟起 第九十七章

加入书签


    ,清代的黄鹤楼是古代黄鹤楼中最具特色的一座,它应天、地、人分为三层,第一层有12个檐,代表着一天12?个时辰,第二层十二个檐,代表一年有12?个月,第三层的二十八个角,代表了二十八星宿。

    能将中国传统的天文历法文化融入其中,是它的最神奇之处了,很遗憾它最后化为灰烬,这就是现在的黄鹤楼了。看完这些,我们不难发现每个朝代有着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文化,到最后我们也可以看到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南北文化融合。

    请大家扶好楼梯随我到三楼。这里是一副名为“文人荟粹”的陶版瓷画。画面人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再现了历代文人墨客来此吟诗作赋的情景。您看,中间那位红袍加身的正是唐代大诗人崔颢。他虽有才气但是因奸臣当道,仕途曲折,怀才不遇,因此当他登上黄鹤楼就创作了这首诗:

    故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将思念亲人的狭义乡愁与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有机结合化为该诗。朋友们,不知是否听说过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美谈,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阅文献考察一番,但是李白对黄鹤楼情有独钟是真的,他一生至少写了16首有关黄鹤楼的诗,如这壁画上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四楼是黄鹤楼的文化活动场所,陈列了当代书画名家游览本楼的即兴之作,这里还专门备下了文房四宝,若是哪位游客有兴趣,不妨在此一显身手。

    现在我们来到了黄鹤楼五楼的观景台。在这里也可以体会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积极向上。眺望远方,感受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那抹愁绪。李白因永王李麟流放途经江夏,老朋友带他游黄鹤楼,黄鹤楼头,那悠悠笛声给凭栏远眺的诗人李白平添了无限思绪,兴会之余而作的。

    现在再让我们到西边观赏武汉三镇的美景吧。眼前是滚滚东去的长江和使天堑变通途的长江大桥,还有对面龟山上高耸入云的电视塔,如彩虹跨江的晴川桥……黄鹤楼像一位老者,稳坐于蛇山之巅见证了武汉沧桑的历史和日新月异的今天,更以期待的目光展望着繁荣昌盛的未来。

    游客朋友们,黄鹤楼之行的讲解就此结束了。大家可以自由活动,一小时后我们南大门见。希望我的讲解能够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不足之处还请您多多包涵。欢迎您下次来到江城,还来这里坐坐。

    说起赤壁大战,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当年曹操亲率八十万大军挥师南下,企图消灭吴蜀两国,而孙刘联军只用了区区五万人就取得整个战争的胜利,最重要的转折点就是在这赤壁大战。且不说这是军事史上为数不多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单单是在这场战役前前后后发生的三国故事都足以让我们一起来到这里缅怀这段历史。

    赤壁名胜风景区位于湖北省东南部的赤壁市西北。“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照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唐朝伟大诗人李白诗中咏叹的“赤壁”就是大家今天要游览的三国古战场。赤壁如今是我国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战场遗址,它以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中外游人慕名前来。赤壁之战为什么能以少击众,以劣胜优?让我们漫游赤壁,凭吊古人,探寻其中奥秘。赤壁之战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主要是“善联巧借”。如今市场竞争如火如荼,世上追逐人生目标者强手如林,如果您能从赤壁旅游中领略先人的智慧而古为今用,也就不虚此行了。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让我们在苏大文豪的诗句中感受到了“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景。这里不得不提到湖北的两个赤壁了。 黄冈的文赤壁,咸宁的武赤壁。苏轼当年贬官到黄州也就是现在的黄冈之后,在江边看似赤壁大战的崖壁,顿时偶发感慨,挥笔写下了《赤壁赋》,而实际上的赤壁大战就发生在赤壁市的赤壁镇江边。也就是我们前往的地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