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爸爸最后的嘱托

加入书签


    历尽千辛万苦,三人从省城回来,带回来的结果如大家所预料的,没有任何改变。而且,因为没有怎么治疗,病情更严重了。医生神色凝重地告诉小白:“乐观估计还有三个月到六个月的时间。”然后,开了一些药,三人就回来了。连医生都没有要劝他们治疗的意思了。药虽是开了,但英子爸阻止了小白去收费窗口取药。其实,英子爸有农村医保,也能报销一些医药费的。但,哀莫大于心死。开这些药不外乎相当于安慰剂,除了费钱之外没用。所以,三人空着手,没有带来任何好消息地回到了家。

    如果说之前家里的气氛压抑中还带着一丝希望的话,这次他们一回来,不用问,英子妈就知道结果了。除了三个不懂事的孩子,还有个更加懵懂的小白兔照样嬉笑打闹之外,几个大人心情是沉重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了。英子爸这次一回来,几乎是完全放弃了生的愿望了,整日的在家呆着,甚至连睡觉的屋都不怎么出。整日的躺着,偶尔可以听到他因为疼痛而发出的呻吟,又被他给生生地压了下去。更是不怎么吃东西了。英子和小白在粥里加了些肉沫和青菜,都是再三地劝说才喝个一两口。人大多是这样,当放弃了一切生的希望的时候,你就会眼瞅着生命力在一个人身上渐渐减退,直至消亡。小白知道这样的话,熬不过医生所说的三五个月。估计三五个星期都够呛!幸好发现英子爸只听小白兔的话,只要牵着小白兔到床边,听到小白兔奶声奶气的声音,英子爸的脸上才会有一点点的舒缓。所以,只好用这一招,常常熬好了粥,让小白兔去劝外公吃,小白兔在床前不停喊着:“外公,吃!外公,吃!”英子爸总会勉强起来吃一些,再吃一些。但是看得出来,人,是日渐憔悴了。

    小白他们回到英子家也有八九天了,小白想到过几天自己的假就到了,必须回单位上班了,这情形可怎么走啊!小白的心情无比沉重。这天早上小白正想着这些烦心的事的时候,妈妈突然打电话过来,说是他们俩已经在来的路上了。小白终于有些惊喜。还是自己的爸爸妈妈真疼自己啊!自己一个人在这撑着快压抑死了!不知道怎么劝岳父,不知道怎么过余下的日子,也不会做农活,甚至英子带着弟弟妹妹们去地里干活,自己连儿子都带不好,因为不会给小白兔做吃的,还得靠英子妈做好了自己来喂宝宝。或者英子回来,汗流浃背地又往厨房去忙活。他觉得自己就像个废人一样!其实,英子还是蛮体贴老公的,一边是爸爸的病情要照顾,一边是怕老公呆不惯。她还有意地让小白辅导暑假在家做作业的弟弟妹妹们,以免老公觉得难堪。听到小白说公公婆婆要来,英子也很意外,继而也知道是来看望自己爸爸最后一眼的吧!英子脑子里飞快地运转着,想着要怎么招待公公婆婆。首先是要找个车去接的问题。她跟妈妈商量,问村里好不好找车,不然,公公婆婆走山路肯定很费劲。要说公公婆婆也只是之前提亲的时候来过一次。而且那次还是自己开车来的。这次没开车,也是坐火车来的。这可怎么办呢?英子妈想了想,说:“只有你三舅家有个面包车在拉客,我赶快联系一下,看能不能借用一下。”英子妈打电话的时候,英子的三舅正在开车,一听说姐姐要借用车去接城里来的亲家,马上爽快地答应了下来。直到这时,三舅才知道从姐姐口中知道姐夫生的是要命的病。三舅一面怪姐姐不早说,一面早早地就过来看望姐夫,带了点钱递给姐姐。又顺便从镇上带了些卤菜,准备招呼客人的。然后安排英子妈和妹妹们在家做饭带小白兔,英子两口子和三舅一起去接人。

    一通忙乱之后,英子他们三人就上路了,路不算长,但一路颠簸,也花了不少的时间。又在火车站等了一段时间,英子趁这空档又去给儿子和弟弟妹妹们买了些点心零食放车上。直到看到大白和杨姐出站,英子赶紧跑到面前,恭恭敬敬地喊了声:“爸~妈~”眼睛一红,接过老婆婆手里的大包赶紧走到一边去了。她清楚,如果不是自己爸得这样的重病,他们是不会如此炎热的情况下大老远赶来的。小白见到爸妈,心里总算松了口气,他也接过爸爸手中的一个很沉的包,准备再取爸爸背上的背包的时候,大白阻止了他,一起往面包车那儿走去,小白给三舅介绍了自己爸爸妈妈之后上车往回赶。路上,三舅不停地唉声叹气,觉得姐姐命苦,觉得姐夫不该得这个病。然后,他叹息着说:“其实这个病就是以钱换命。听说十几公里外的我老婆娘家村里有个老中医专看这种病。治好了不少的人。好像有个老太太,也是得这病,医院不给治,说是没治了,活不了几天。结果给这老中医那儿治,抓了几十付中药,现在一年多了,都还活得好好的呢!”杨姐一听这话,赶紧说:“那治去啊!小白,你怎么不早点带英子爸去治呢?”说着,责备地看着小白,小白解释自己这也才听说。而且,关键是英子爸根本也不想治疗,怕花钱。杨姐又沉默了,坐在后排的英子怯怯地问:“三舅,中药贵不?好像中药不那么贵吧?”三舅摇摇头,把车开得飞快,车上的人跟着车猛烈地摇晃着。杨姐沉默了许久,开口说:“三舅,您给打听打听,这中药的费用贵不贵,看我们给凑凑能不能成。”三舅由点了点头,简单地说了声:“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