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独生子小白

加入书签


    小白跟着赵家湾的无数个80后的小子们成长轨迹一样,作为第一批独生子女,父母们的文化水平不高,也不太重视教育,而且,因为父母们的兄弟姊妹们都多,到小白这一辈吧,只能生一个,所以,有个共同特征:特别地宠溺孩子。他们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这一个孩子身上,百般地照顾,特别是杨姐这样的情况,因为孩子来之不易,更是替他包办了一切。说句不好听的,只除了没有替他进洞房了!还好,虽是各种宠溺,但也还没有被宠得骄横跋扈,该有的正直义气、热情好客、诚实善良等都还有。只是生活能力很差,有些不求上进罢了。这也足见此处民风的淳朴吧,没有过高的人生追求,而满足于老婆孩子热炕头。

    小白作为80后90后的这部分孩子的代表,这部分孩子只要是是独生子女的,家里父母必定是有正式工作的人,而不是独生子女的呢,大致分成两类:要不就是很有钱,可以跑到国外生,或者在国内没有正式工作又有点钱不怕罚款的;要不就是农村里面非常穷的,家徒四壁,不怕罚,躲着生的,即使不算穷,但可以交点罚款、或者跟村长、村支书关系好连罚款都不怎么交,村官们就可以睁只眼闭只眼,这些人就可以三五个地生。独生子女那一部分,像小白,就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了:因为小白的来之不易,因为杨姐兄弟姊妹六个,杨姐排行第五,下面还有个小妹,上面两个哥哥,两个姐姐,等到各种折腾之后小白出生的时候,杨姐家的侄儿侄女们都已长大,大的侄女已经工作准备结婚了,最小的也都十来岁了,而且,因为都有正式工作,哪怕就是在快要倒闭的工厂工作,所以都没敢生二孩,因为当时的政策,一旦怀二胎,不仅工作没了,连领导都要受牵连。所以,那个时候,计划生育工作做得好不好大都是指有正式工作的人而言,真正约束到的也就是这些有正式工作的人。当然,这些人中,真正想生二孩的也并不多,因为,生活压力是越来越大。于是,他们把所有的爱都给予了唯一的孩子。独生子女病也因此蔓延开来。总的来说,这独生子女病多数是指生活能力极差、自私、孤僻、不善与人交往、脆弱玻璃心这些吧!你想想啊,以前兄弟姊妹成堆的时候,谁还会征求你的意见要不要生弟弟妹妹?哪还会出现现在这样老大各种不准父母生二孩的呢,都给惯的!

    小白小的时候恰恰相反,一直都希望有个妹妹而不得。其实杨姐当然也希望能再有个女儿组成一个“好”字。但只能是想想而已。只是在小白小的时候,逗逗他:“儿子,我再给你生个妹妹好不好?”小白是那种只要有小伙伴来自己家玩了之后要走时都会因为不舍得而大哭一场的。当然回答:“好啊好啊!”等到再大一些的时候,杨姐再这么问,他就会半懂不懂地回答:“生不了了吧?那万一又生个弟弟怎么办?”杨姐就大笑着夸着自己儿子真聪明,此后略有遗憾地不再提及此事,死心塌地地对这个唯一的儿子竭尽全力,只要他要,只要她有。

    而且,以杨姐为代表的这一类人物,共同的感叹是,有这么一个孩子就足够她操一辈子的心的了,这辈子也再不想生什么老二了。在他们这一辈所受的有限的教育中,爱孩子的表现大概就是倾尽全力替孩子做一切。至于孩子读书方面的要求倒不是很高,他们更多的相信“龙生龙,凤生凤”的道理。这些大多数孩子当中,偶尔有那么一个学习特别优秀的,也大多数靠自己成就自己,甚少父母逼迫着学习的。很多年前的一个在大街上卖点小点心家的女儿考上清华的,就被当成了励志的故事传说了一年又一年,当然最后这个女孩儿出国,父母搬离这里之后再没回来。小白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中长大的。他比多子女的家庭少了些同伴,幸运的是,在这里长大的孩子虽是独生子女,但绝大多数家庭又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比其他地方的独生子女又要好些,有相熟的左邻右舍的孩子还算热闹。这也多亏了赵家湾这一特殊的地方养育的这两代人。小白自小性格比较懦弱,像个女孩儿,这大概是因为杨姐性格太强势的原因吧!而且,挑食,这大概也是因为杨姐手艺太好的缘故吧,最极端的是一次,在小白大概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吧,因为统一在学校食堂午餐,小白被老师逼着吃排骨以至于当场吃吐了!所以,这之后,杨姐总是一边无奈地抱怨着挑食的儿子,一边又是各种迁就儿子的口味,这也许也是妈妈们的通病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