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一章、硝土与堆肥

加入书签


    瓦窑村沿河东岸下风口的位置,有一处荒地,那里到处长满杂草,如今已经被清理出来,几个木匠正在对着图纸测量土地的位置。

    按图施工已经是瓦窑村的传统,自从程野交给马钧这项技能后,马钧很好的将这个习惯带给了村里的手艺人。

    眼前正在施工的是一个木质房屋,梁柱比一般住户的房屋要高,屋子呈长方形,单从外表看,甚至比许多村民的房屋还要阔气。

    然而这样的屋子并不是住人的,而是为了制硝,所以除了高大一些外,整体结构其实很简单,基本上四面通风。

    依托梁柱搭建了一排排的木架子,这些架子层次分明,将来架子上会摆满陶制方盆。

    程野最初的打算是直接在地上挖坑,然后在坑里铺砖、铺砂石,作为制硝的硝田,然而仔细测量之后,程野改变了注意。

    这样的硝田开挖简单,然而占地面积很大,尤其是需要大量硝土的情况下,光是硝田就能铺满半个瓦窑村,从目前来说没什么问题,只是考虑到日后的工业化生产,东岸的工业园区实在没有富裕的土地。

    所以程野终究是选择了一个相对复杂的方法,将硝田立体化,充分利用空间面积。在木屋内搭建木架,然后用陶制方盆代替土坑,上下叠加数层,这样一个木屋内的有效面积就能顶上好几个硝田。

    如此搭建四五个这样的长方形木屋,便足以满足瓦窑村现阶段的硝土用量。

    虽然这样设计的整体工程量要增加数倍,不过等到正式完工,硝田正式运作,其硝土产量也将翻上几番。

    这样基本可以实现工业化。

    木料山上就有,倒是不缺,不过如此奇特的木屋设计倒是让村里的几个木匠琢磨了一些时日。

    因为一直到目前为止,这几个木匠都搞不清这样的木屋是做什么用的,住人的话四面漏风,里面又布满木架,显得有些拥挤,虽然整体面积很大,不过瞧着更像是拉长的牛棚。

    当然,没人会怀疑马钧的设计图纸,因为谁都知道,这些设计的发起者就是村里的程医师。

    程野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其他知识也十分渊博,总能想出一些稀奇古怪,闻所未闻的东西,这在村里已不是稀罕事。

    至于所需的陶制方盆,对于曾经烧窑闻名的村子而言,并不是什么难事,后山的陶窑已经重新开启,村里的老师傅对于这种除了面积大外毫无要求的扁平盆子并不觉得有多难。

    不过此时正是秋收时节,村民们正忙着收获地里的粟米,所以硝田的整体进度很慢,当然,程野也不急于这一时,硝土只是未来计划的重要部分,却不是当前的必做之事。

    等忙完了秋收,一旦入冬,村民们基本上就清闲了,那个时候才是瓦窑村大生产的好时节。

    现在只是将基本框架先定好,一步步的来,一冬天的时间,足够忙活了。

    两个木匠将房梁上的一个定滑轮固定好,如今的瓦窑村,许多木匠已经能熟练的使用各种滑轮组。

    眼前的滑轮不光是便是搭建木架,也是为了日后上料方便。

    “你说这么大的屋子是用来做什么的,看着可不想住人的样子。”其中一个木匠问道。

    “听马钧老弟说是裝粪的。”另一个木匠答道。

    “装粪?”先说话的木匠显然不信,这木屋虽然简陋,却也是辛辛苦苦盖起来的,便是养牲口还说得过去,哪有装粪的道理,想想就好笑,还没听过粪便也要住房子的。

    “不可能,好好的屋子怎么可能用来装粪?”

    其实不光是他,便是说话的这人自己也不大相信,不过他确实是听马钧说的,所以也就将信将疑的,毕竟刚搭建公厕的时候,他也是怀疑的。

    “你看这些架子”他指了指手上的图纸,又指了指已经打好榫眼的木柱,“这些架子据说就是用来支撑盛放屎尿的盆子的,后山的陶窑不是在烧东西么,好像就是这里用的盆子。”

    这么一说,那个木匠有些信了,再想想隔壁不远处正在挖的化粪池,这些事情便更加真实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