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丐帮增加新产业-第2/3页

加入书签
    “你的书院叫灵隐书院,那小丫头又准备给赌坊和报社取名叫什么呢?”老道士问了一个具体的问题。

    “赌坊就是一个想一本万利,同时还追求一个痛快、欢乐的地方,就叫万博赌坊吧!呵呵……怎么样,老道士,你觉得可以吗?”穆千媚笑着问。

    “是不错,挺大气的!那报社又该叫什么呢?”老道士赞扬了一句后,接着问。

    “那就更好取名了,既然要开大报社,就以宇古打头,现在我们刚开始创办,先办一份月报,就叫《宇古月报》吧!起初先以奇闻异事、社会新闻及文学诗词为主,其它的内容再慢慢增加。”穆千媚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提议总是比操作容易,实际操作时,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

    赌坊还好,无论哪个世界,最不缺的就是赌徒,万博赌坊一经开业,生意就非常火爆。

    赌徒对新的赌具和玩法的学习能力,那是非常强的,无论是复杂的麻将和扑克牌,还是简单的压大压小,一传十,十传百的传播,远远大于知识的传播速度。

    正是因为

    新鲜,玩的人更是比平常更多。

    万博赌坊短短三个月时间,就开遍了几国的首都城市。

    并且依然以较快的速度向中小城市发展。

    而相对于赌坊的迅速发展,报纸的传播速度就明显慢了很多。

    一来硬件设施就落后,这里的活字印刷才刚刚开始,技术比较落后。

    二来这记者、编辑的培训也需要一个不小的周期。

    三来这读者,一时半会也不会一下子拥有那么多人,在这教育比较落后的历史时期,文盲还是占主体。

    所以,当赌坊已经开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宇古月报》的发展却依然停滞不前,发行量是很小的。

    好在有赌坊和其它产业挣钱来维持着,让它在困难中艰苦的支撑着。

    直到半年之后,经过简单却又相对系统学习过的第一批记者和编辑,有了相对专业的知识,《宇古月报》才渐渐转亏为盈,走上了正轨。

    不过,它的读者群也还是官员、商人,以及秀才、书生之类的知识分子为主,平民百姓很少有人来看这个新奇的玩意儿。

    但是,随着灵隐书院的发展壮大,不少私人创办的私立书院也在渐渐崛起,读书、学文化的意识也在不断的加强。

    很多贫苦人家的孩子也都能够读书上学了。

    连乞丐都能办书院,很多乞丐的子弟都能读书上学,普通人家的孩子又怎么能落后于人呢?

    正是有了这样的潮流和意识,识字的人是越来越多。

    一年之后,《宇古月报》已经走进了平常百姓家。

    很多人家都以能够订阅《宇古月报》为荣。

    哪怕自己家人不认识字,订一份放着,万一有客人来访,递给客人看看,打发时间,那也是一种有文化的象征呀。

    这个时候,广告的意识还不够强,《宇古月报》就靠发行量,也能挣不少钱。

    利润虽薄,贵在量大啊!

    薄利多销,穆千媚作为前世的商业女强人,深知这个道理,所以《宇古月报》的销量是逐月的在增加。

    当读者越来越多时,投稿的人也越来越多,大量的书院产生,让读书人的数量在以一个不可思议的速度增长着。

    看的人多,写的人也多。

    《宇古月报》周期长,已经开始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了!

    在这样的趋势下,《宇古日报》应运而生。

    一天一份。

    而且随着广告效应的凸显,商人们也终于意识到广告的作用了。

    同样的产品,做广告的生产忙不过来,而没有做广

    告的,却是货物的堆积如山,销售很不理想。

    当大家都抢着做广告的时候,广告的收入就慢慢成为了报社的主要来源。

    穆千媚也按照前世的经营方式,不同版面,不同面积,收费的标准也不一样。

    有竞争,才会有发展。

    报社的产生,首先影响了官场。

    哪些报道对社会有利,哪些报道对朝廷不利,各国的皇宫都开始重视这方面的报道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