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卧龙汉中书-第2/2页

加入书签
    “陛下年轻气盛,而为君者当需处事不惊,沉得住气,而陛下给人的感觉却是,他想要怎样,便一定要怎样,我且问你,为君者能否如此?再者,陛下有些自大了,目光也变的狭窄,在其眼里,他只认亮,认为只要说服了亮,便等于说服了满朝大臣,试问蜀国朝堂难道是陛下与亮两个人的吗?这难道不是专揽政权,肆意统治?”

    “丞相言过了!”

    轻叹了口气,孔明轻道:“现在如此说,的确尚早,但若依旧如此,未必不会如此,虽说帝王坐拥天下,说一不二,但是,试问有哪个贤主如此这般?而且,陛下如此行事,目光狭窄起来,往往忽略了很多大才,比如伯苗你!”

    “万不敢当!不敢当!”

    随后只见,孔明起身,取来一竹简,随即交由邓芝,邓芝眼望而来,只见上首赫然写着《迁民于汉中书》,邓芝望了一眼孔明,得到其默许后,旋即摊开,开始仔细阅读。

    越往下读,邓芝越发震惊,书中所载内容正如题目一般,也如先前刘禅所主张的想法一般,那便是想方设法迁民至汉中!不过不同的是,孔明所采取的办法是秦末汉初的授田制,在此基础上给予百姓更大的优惠,并通过朝廷适当干预,择选青壮年之士前往汉中垦荒屯田戍兵。

    此一方面虽有不同,但其他战略方针于之前刘禅所言偏差不大,但书中字里行间,孔明所阐述的依据之充分,数据之详细,远远超过刘禅的模糊念想,极具说服力。

    譬如,孔明在书中,对汉中如今现有的耕田、荒废的耕田、尚在耕种的耕田、可供灌溉的水渠、迁人数量多少合适、迁徙时间、花费又将多少、随后如何分配安置、安置时间又需多久、安置之后初次播种的面积、若逢大旱,有多少地方会减产损失、为此又该建多少水利设施、乃至正常一年收粮又是多少,如此如此,皆一一详尽表明。

    书中还如曹魏那般,设置专司农业的官职,犹如曹魏典农将那般。

    越往下看,越是震惊,邓芝对孔明的敬佩更甚,相比于刘禅的稚嫩,这份汉中书无非成熟太多了,只要有些许经验之人,便能据此开展,推行书中之法。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