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三伏南诏扬威 3

加入书签


    这时在石明义背后,不知何时竟闪出来一个僧人。那僧人虎背熊腰,倒像个武僧模样,不知为何有七分面熟。只见他手提一把无名长剑,剑尖抵在眉心,口里念念有词,大约是在念诵佛经。又听他的声音极低极沉,却如同水牛一般,低沉之中又蕴藏着惊人的力量。程在天听了不久,立时耳鸣眼花,运起内功才勉强站定,周围的兵士一个个早已耳膜出血,掩着耳朵惨呼。石明义原本尚能应付,如今全身却愈来愈软,立显败象,被钟梁推后了数尺。

    程在天心慌失色,急运指劲,想凌空先点住那四人的穴道,却听那僧人笑道:“不自量力!”程在天不理他,连着点了十多下,但自己的无形指力每次激出,竟都如石沉大海一般,毫无作用。他救人心切,飞快跃下。此时石明义却口吐鲜血,喷了钟梁一脸,再也无力支撑,摔倒在地。钟梁十分难堪,只顾去擦自己的脸。其余三人仍旧暗运掌力,想要取石明义的性命。

    那僧人却笑道:“罢了!他原先本可以了结你们,却没下狠手,已然放你们一马了。你们如此行事,白白辱没了我的名声。”那三个人道:“是,弟子知错。”便不敢动。程在天压住怒气,问道:“敢问高僧为何要纵容弟子,出手伤人?”那僧人双手合十,举着剑说道:“阿弥陀佛。小僧奉南诏国主之命,带这四个不成器的弟子来到城下,原意不过是为国立威,为了做下这个大功德,误伤了些人,却也难免。”石明义挣扎着爬起,怒道:“故意伤人,还叫‘大功德’么?”那僧人道:“施主此言差矣!小僧有一言,可供施主静听。现今南诏国主明睿神武,又笃信佛法,正是天命所归,当为万民之贤主。反观大唐天子荒淫不检,眼看江山社稷就要断送,你等又何苦为他出力?不如早早献关请降,归顺南诏,非但能赏钱赐爵,子孙后代更可安享万世太平,善莫大焉。”石明义识字不多,不明其意,听得直挠头。程在天道:“高僧所言,似是而非。不论大唐天子如何,百姓却属无辜,贵国兴兵犯境,杀戮生民,罪孽深重,又何来‘功德’一说?”那僧人道:“欲行大功德,须有小牺牲。小施主着意的是眼前之对错,我南诏国主所想,却是万世之祸福,不知二者孰轻孰重?我瞧小施主气息沉稳,似有精深内功,何不趁早归顺南诏?他日勋荣,必不在小僧之下。”程在天道:“高僧要战无妨,想来劝降,却是白费口舌。”

    那僧人道:“好!年纪不大,胆气不小。小僧便来试试你的功力。”左手拿剑,右手舒舒缓缓地推出了一掌。原来这僧人素来自傲,如今看似慢如蜗牛地出掌,叫人有充足的闲暇做好防备,既让人觉得礼让,又尽显大宗师身份。

    程在天见那僧人只出一掌,也用单手去接,两人便在两三丈外对掌。他的纯阳内力自掌心倾泻出去后,着处仍旧丝毫不露缝隙;而对面的掌力却如同缕缕轻烟,难以捉摸,在正面迎战之余,似乎尚有数缕向外逸出,上蹿下跳,慢慢向自己袭来。他大觉凶险,却又想到对方正面的掌力如此虚无缥缈,自己撤劲闪躲,似乎无碍,于是一面急运起轻功,一面慢慢收回掌力,忽而人影一晃,闪到了右边去。

    这时李开疆、唐元平等也走上楼来,先是看见兵士受伤,便已着忙;其后有人发觉石明义身受重伤,驾着竹鹊下去助战,下到离地一丈高处,也被无名的劲力震得摇摆不定,越发胆怯,再听李开疆道:“这妖僧神通广大,不要下去,更不要近他身。”大家便只好在楼上观战,只见那僧人出掌虽慢,却远占上风,看得焦急万分,又无一计可施。

    那僧人不依不饶,也不再讲究礼让,重重拍出一掌,这下手一前伸,掌力便带着一股旋风,打到了程在天身前一尺处。程在天心里叫声不好,哪敢使劲硬接?只好狼狈窜逃。那僧人又连击了三掌,既快又猛,呼哧生风,追得程在天直往后退,到得最后,两人已各自走出了六丈上下。

    那僧人笑道:“原以为小施主身上有惊人的本事,看来也只是到此为止。”程在天心里对这僧人颇为忌惮,但又未敢言败,想到自己若拱手认负了,南诏军声势复壮,到时兵临城下,势难相抗。于是硬着头皮说道:“高僧之所以能胜我,乃是先发制人之故。若让我先出掌,高僧却未必能接得住。”那僧人呵呵笑道:“真有此事?且让你先出招。”程在天道:“多谢高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