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西域求一败 1

加入书签


    转眼到了清明时节,程在天心想:”父母兄弟,虽则一刻不见,尚有见面之时。但祖父母辞世多年,不到坟前祭拜,岂不是大不孝!”便萌生了去志。

    张克柔见他终日郁郁寡欢,问道:“又想家了么?”程在天点了点头。张克柔柔婉地道:“真要回去,那便回去罢。一家团聚,再好也没有的了。”

    程在天又点了点头,秋雁子却骤然变色,道:“你见闻不广,不多闯荡一些,却要回到家中,过无趣的日子,能有什么成就?”程在天道:“师父,古人常道,孝为德之首。家中的人尚未相见,那也罢了;可如今正值清明,不到祖父母坟前祭祀清扫,他们九泉之下也不安乐,徒儿更成了不孝之人了。”秋雁子道:“呸!倘若他们死而有灵,见你志在四方,怎会怪你?倘若他们死而无灵,哪有什么安乐不安乐之说?该如何选,全凭你的本心。”吴瘦山道:“真人所言极是,小兄弟有个这般好的师父,不先让她把学问倾囊相授,却说走便走,下次反悔再去寻她,只怕寻不着了。”

    程在天思来想去,终是难有定断。他此时固然是归心似箭,但和秋雁子在这许多个月之中,慢慢也养出了深厚的师徒情,尤其在她授予剑法之时,更觉自己是向仙人学艺,几个月间似乎领悟了世间至理,读通了天下大道,以往许多不明不解的道理,到这时尽数变得豁然开朗,再无滞碍。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他此时的心境便与此有七八分相似。

    秋雁子见他仍旧迟疑不决,忽的对吴瘦山道:“久留贵派之中,食宿均赖资给,甚为惭愧。早时便想辞别诸位,天高海阔,四处去闯一闯。但若是贸然离去,又有些放心不下。门主以为何如?”吴瘦山思索片刻,回道:“真人肯到蔽派护佑门人,已然是全门上下的无上荣光了,正所谓‘可遇而不可求’。既是际遇,我等岂可强留真人在此?真人要留要走,听凭真人自决;至于本门安危,真人也可宽心,一来本门得真人指点了许多招法,武艺上精进不少;二来师父他生前与那唐门的振威堂主唐承欢有深交,如今只需派些人去,向他要些独门的火药暗器,本门便足可在此自保;纵使龙紫阳那老贼来犯,也能叫他有去无回。”

    秋雁子道:“好!告辞!”霍地抓过程在天的手,把他轻轻托了起来,两人便腾空而起。程在天只听地上传来一阵声音:“欢送真人!”“真人慢走……不对,慢些飞!”他一惊,忙问道:“师父,你这是?”秋雁子道:“你在此中,虽说寄人篱下,毕竟过得安逸,衣食无忧。为师如今便带你去过些栉风沐雨、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让你知晓人间过活的艰难。”程在天道:“那我们到何处去?”但见她抬头望着天边的云彩,缓缓地吐出了两个字:“西域。”

    程在天听到了这两个字,先时竟是万分欣喜。教书先生曾对他说道:“汉朝威震西域,纵观史书,也唯有大唐可以比肩。汉朝有张骞、班超,大唐有李靖、苏烈,都是英雄人物,他们在西域纵横驰骋,那种豪壮的气派,谁人能当?只是可惜,现今西域早已沦于夷狄之手,大唐也日渐式微,自顾尚且不暇,想再出个这样的豪杰,用武西域,实在是难上加难……”他那时便想:“要是我能到西域去建功立事,重振大唐的雄风,那也不枉此生了。”但那时他不过是个九岁的小童,把这些事想得极其简易,过后也没放在心上。如今真要到西域去,饱阅这一片全新的天地,他真是欣喜若狂,像是马上便要名垂史册,受千人拥戴、万人景仰般。

    但他过不多时,又想到了《吊古战场文》,此文乃是开元年间进士、吏部员外郎李遐叔所撰,极状边塞之苦,虽晦涩难记,但“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这几句他却是记得一清二楚。大漠苍茫,纵有师父在身边,毕竟也是吉凶难料,倘若真到了人迹罕至之地,只怕连吃住都难。但见师父不喜不悲,眉目之间透着一股从容,叫人舒心,便不好抱怨。

    秋雁子这举世无双的轻功使将起来,着实是比弩箭还快,程在天虽然也学会了,但他也自知使不出这般的神妙来,甚或连她功力的一半犹有不及。只见她落地时足踏草木,飞起时手推云天,不知不觉间,地上的草木渐渐稀少,而天上的明月渐渐攀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