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不能让它吃上

加入书签


    “老东西挣钱不多还天天喝酒,弄回一屋子人坐下喝,还出去别人家喝,儿子眼看大了,不说赶紧攒钱想办法给儿子娶媳妇,成天就知道喝!

    喝就喝吧,他还不喝散酒,非要喝圆瓶酒,也不掂量掂量自己几斤几两,看看自己的德性……”

    林卫国一见母亲又开启唠叨模式,立即加快了动作,拿出一口袋羊毛:“妈,这是我攒的羊毛,咱们捻成羊毛线,能给妹妹织袜子。”

    装着羊毛的口袋鼓鼓的,林卫国的大手拍上去深深地陷下去又鼓起来,看着就很是绵软有弹力。

    想起后世小品中著名的薅社会主义羊毛的典故,林子佼立即忍不住笑了。

    郑桂花接过那一小袋羊毛摸了摸,又打开袋口用手捻捻:“羊毛不错,还织什么袜子,捻线怪麻烦的,这些刚好能给你姥姥絮个棉袄,过年也能穿个新。”

    她见林卫国还从兜子子里掏东西,伸手把兜子抢了过来。

    “算了你也别掏了,我自己看看还有啥,有甚适合你小舅用的,当知青的真是可怜,他在七原县那边缺吃少穿的,受了大罪了……”

    林卫国老实又无奈地住了手。

    家里的东西不论吃的用的,一向都是先紧着姥姥和几个舅舅,他和两个妹妹都是排在后面的。

    别说他们几个小的,就是父亲也得排在几个舅舅后面。

    林卫国记得,前些年父亲在看守所上班的时候,穿的警服永远是最破最烂的,母亲想方设法地缝缝补补,让父亲能勉强穿得出去。

    夏季警服是白色的,父亲的警服洗了又洗,补了又补,都变成灰白色的了。

    而父亲单位发下来的新警服,都被她改小了寄给当时正在上中专的大舅穿。

    那时候父亲每月的工资也不过二十八块钱,就要拿出八块钱寄给大舅。

    自家的一家五口人就靠着剩下的二十块钱过日子,还要日常补贴姥姥一家,逢年过节还得给两方的老人寄些细粮和棉布之类的。

    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就这样大舅还经常写信向母亲要钱,抱怨钱不够花。

    姥姥则是埋怨母亲没本事还不省事,把她好好的儿子送去上中专,耽搁了好几年挣钱的工夫。

    幸好他留了个心眼儿,把吃的东西装在身上。

    林子舒见母亲这个样子,隐晦地使个眼色,兄妹三人急急忙忙溜去了西屋。

    郑桂花自己唠叨几句,没有听众也就算了。

    她把兜子翻了一遍,把弟弟和母亲可能用得着的东西另外收拾出来放好,这才坐回炕上继续做衣服,时不时地抬头隔着门上的玻璃看看西屋的门,大声唠叨几句。

    “这几个死孩子,也不说在一个屋子里呆着,开这么多灯也也不怕费电,花的不是你们的钱,你们就不心疼……”

    西屋里,兄妹三个都听到了郑桂花的唠叨声,忍不住相视而笑。

    “没事,就今天费点电,平时都是凑一屋的。”

    林子舒捂着嘴笑:“让妈唠叨一会儿就没事了,哥你真没冻坏?”

    林卫国摇头,用力跺了跺脚:“这不你们也看见了,十个指头都在,就是冻得过了痒得不行,我每天都用茄子秧熬水泡脚,已经好得差不多了。

    家里最近怎么样?小妹得了什么病,看这样子是好利索了?”

    林子舒笑:“家里就这样吧,妈这不还是唠叨,有好东西就往姥姥家搬。”

    “爸呢?”林卫国问。

    “爸也是老样子,成天喝酒。小妹前几天着凉发烧,现在也好了。”

    兄妹三人盘着腿坐在炕上,说了几句闲话,就听见院门响。

    林子舒跳下炕穿鞋就往外跑:“爸回来了。”

    她跑到门口拉着了院灯,林卫国和林子佼才跟上来,三人出了家门,就见院灯的照耀下,一只手从门洞里伸进来,略显笨拙地拨门拴,拨了几下却没拨开。

    林卫国快步过去打开门,林家明摇摇晃晃地进了院,在林卫国的搀扶下向里走,没走几步忽然停下,扶墙欲呕。

    林子舒惊叫一声,像兔子似的蹿了过去,速度之快无与伦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