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真正的死亡是遗忘

加入书签


    “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第一次,当你的心跳停止,呼吸消逝,你在生物学上被宣告了死亡;第二次,当你下葬,人们穿着黑衣出席你的葬礼,他们宣告,你在这个社会上不复存在,你从人际关系网里消逝,你悄然离去;而第三次死亡,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忘记,于是,你就真正地死去。整个宇宙都将不再和你有关。”

    美国神经科学家大卫?伊格曼曾在《生命的清单》中曾经提到过这段话,这本猜想来生的奇妙景象的书描绘了各种光怪陆离的景象,如人死之后,其实是重新体会一次你的人生,只不过顺序倒转,你会从老人变成年轻人,然后从年轻人变成小孩,最后回到母亲的子宫。而且,在死后的世界里,你可以重组人生经历过的事的顺序,如连续做爱七个月。而且,在这本书里还提出,我们有可能是掌控整个宇宙命运的巨人。种种宛若精神病人般的神奇景象,在这本书中都有提及。可以说,《生命的清单》这部作品,也是激励我动笔写下种种怪诞的精神病人内心世界的动力。

    关于人生的死亡有三次这句话,最初我在阅读《生命的清单》时虽有感触,但是这种感触,却像是蜻蜓点水,稍纵即逝,并没有那么的深入,直到在那一次我和都教授的谈话之后,才深深地明白了这句话所衍生出的更深层的意义。

    那天下午,在阳光明亮的病房里,我和都教授聊起了最近院里的一些见闻。

    那时候,都教授突然问我说:

    “你见过最伤心的人是什么样的吗?”

    我:

    “最伤心的人?如果不说电视电影上的,大概是我一次参加我亲戚葬礼的时候,他的姐姐在她爸坟前哭得差点脱水晕过去的那次吧。那时候,周围的人想把她拉走,她也不肯走。”

    都教授:

    “亲人死去,这个世界上比这伤心的事,也确实是不多了。我就见到过一个人,他从小在单亲家庭长大,只靠他妈一个人把他抚养大。有一天,他在读大学的时候,突然接到了邻居的电话,告诉他说他妈在家里煤气中毒死了。知道这件事后,他就一直哭,差不多每天都哭,接连哭了两个礼拜。他觉得他没有尽到孝敬他妈妈的责任,还因为之前和他妈妈吵架的事而愧疚。”

    我:

    “突然失去亲人,才是最痛苦的吧。如果是慢性的疾病,其实大多数人有了心理准备,还会好一些。”

    都教授:

    “是啊。人的心理其实是有一个预备机制的,如果母亲是得了癌症慢慢死去,那么儿女就会在死前几年或者几个月就做好了准备,不管是经济上还是内心上的准备都已经极其充满,就算母亲去世了,内心虽然也会难过,但是程度上会比听到母亲突然去世的情况要轻很多。其实,这两种感情不太一样,慢性死亡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是参杂了照顾亲人的麻木和厌倦的,而突然的死亡带给亲人的,除了回忆带来的悲伤,其实还有恐惧、担忧、怀疑等等的情感,两种情感如果细细剖析,就会发现其实很不相同。”

    我:

    “是啊,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看似简单,但是一件事背后包含的情感,却可能非常复杂啊。这样的人,我也见到过很多。你说的那个大学生,后来怎么样了?”

    都教授:

    “在他妈死后,他哭了两个多礼拜,在那之后,他虽然没有再大哭,但是有时候,还是会一个人默默流泪,而且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他内心还是很抑郁,没能顺利从悲伤情绪里走出来。甚至,他还想过自杀。当然,最后被人给制止了。”

    我:

    “也还真是可怜。”

    都教授: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来找我。和我谈了话。我跟他整整谈了一个下午。”

    我:

    “谈了什么?”

    都教授:

    “关于生和死之类的话题。他满脑子都是这些话题。当时,他还问我,他该不该结束了自己的什么,他说有时候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会觉得自己活下去没有意义了,因为他没有了牵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