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大理,小河淌水的故乡

加入书签


    弥渡县是滇西古地和南诏王国腹心之地,是闻名全国的花灯之乡和民歌之乡,花灯名曲《弥渡山歌》《绣荷包》《十大姐》,还有被誉为东方小夜曲的民歌《小河淌水》都出自弥渡。《小河淌水》是我曾经在军乐队参加集训时,最喜欢的一首曲子。

    当时部队宣传股专门从昆明邀请音乐家、指挥家唐晓秋老师和黑管演奏家马云老师到部队教授我们音乐理论知识和管乐吹奏技巧。

    “你们知道《小河淌水》这首歌,是怎么来的吗?”集训的时候,唐老师跟我们讲述了《小河淌水》的故事。1947年春天,密祉放羊调优美的旋律让弥渡音乐家尹宜公先生想起家乡的月亮、深山、森林清风和蜿蜒奔流的小河。那夜,尹宜公提笔为这首流传民间的无名曲填了词,之后这首小夜曲便逐渐传播开来,成为闻名世界的音乐作品。

    《小河淌水》质朴自然,富于想象,感情真挚;每次用黑管吹奏《小河淌水》,我总会陶醉在诗一般的情境中浮想联翩,仿佛自己就在山腰上放着羊,望见山坡对面美丽的白族姑娘,情不自禁唱起了山歌。

    据文献记载《小河淌水》与弥渡民间流传的很多山歌在调式、旋律和抒发的思想情感上是一脉相通的。

    “《霸王鞭》你们听过没有?我给你哼几段。”有一节课,唐晓秋老师讲到大理白族的《霸王鞭》舞曲,在分析如何用管乐合奏这首曲子时,他忽然哼起了这首白族传统舞曲的旋律,并手舞足蹈起来,在他的言传身教中,我仿佛听见八角鼓的节奏,仿佛看见白族人的民族性格和精神气概,想必这与大理白族特定的社会历史、地理环境、生活形态、劳动方式、风土人情是密不可分的。

    为将民族音乐元素融合到流行民谣歌曲中,我查阅文献才得知:4世纪白族祖先就在大理繁衍生息,散布了许多氏族部落,史书中称为“昆明之属”,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新石器文化,大理白族是中国第15大少数民族,白族的民族语言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大理是以白族为主的多民族地区,也是云南最早文化发祥地之一,除了白族,大理还有汉、彝、回、傈僳、苗、纳西、壮、藏、布朗、拉祜、阿昌、傣12个世居民族。

    我欣赏并分析了白族民族乐器演奏的《栽秧调》《耍龙调》《迎亲调》《拜堂调》《送客调》等经典曲目,这些传统音乐给予了我不少创作灵感,我后来创作发行的流行歌曲《小河淌水的故乡》便取材于大理,编曲部分特地融入了大理的民族乐器。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