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

加入书签


    事情想到这儿,袁野才意识到是他想的太多,那封信能不能被发现还要另说。这就好比做贼心虚,总是怕被抓住把柄。

    洗漱完毕之后,需要袁野带着去工作岗位实习的那几位学生已经在村委会集合了。这次招聘结束由他负责的总共有八人,除了半数的托了关系去了乡政府,村委会,卫生所之外,其余的被安排到各个企业。一个去了乡里有了一点规模的超市,主要是帮着做些理货以及保管的工作。一个去了服装厂,跟着做一些计件理帐的事。另外两个去了村里的矿厂,熟悉些现场流程。

    这些工作并没有什么专业技术含量,充其量是熟悉一下各行各业如何运作,不至于到了社会上不知去向。

    而袁野就要带着他们去这些地方,毕竟这些岗位是与他的公司合作的企业提供,原则上这些人员属于他的公司管理,所以需要他去安排妥当。

    超市和服装厂都是长时间的合作关系,袁野轻车熟路的就将人员交付完毕。而矿厂是近年来才有的业务往来,不仅是他就连冯部长都不曾来过。

    前几年这件事本来是由袁野的师兄来做,只是今年年初公司提倡缩减编制,裁员增效,师兄就考了个别的证转了行,这事情自然落到了他的头上。

    以前袁野的师兄并没有这样长时间出差过,只去了一两天安排妥当之后即回,而在今年袁野是第一次来,按照惯例被安排出差了半个月,充分熟悉一下这整个环节,也算是让他多往外跑跑,认识更多的人。

    做人力的讲究一个人脉,而这就是增加人脉的一个极好的方式。

    这次由袁野公司负责的勤工助学的人数有二十三位,只不过那十几个都是安排进了关系硬的合作单位,由冯向前打个招呼就能即刻上岗,也不用袁野去管。这峪岭村属于偏远山区,原先的那位师兄不愿意来,也没怎么过多联系过,袁野对于这里的情况还真是不太熟悉。

    他在这里是呆大概半月,熟悉一下环境,维持一下人际关系就行,但毕业生们根据情况是要呆半个月到一个月之久,具体时间由提供岗位的单位以及个人情况来定,一般不超过一个月。毕竟这是政府助学项目,政府拿了大头,各个名义上的企业也就没有了硬性规定。

    袁野的公司这次资助的学生不少,别看只有23人,其实根据政府补助算下来还需要投入两万多元。这只是大众性的助学福利项目,作为县里的龙头企业,资助的学生比较起来还是最多的。对于家庭条件特别困难的学生,自然是有助学贷款,更甚者成绩特别优秀者还有全额助学金,这是体现社会温情的方面。可一般家庭条件的学生是占了大多数,为了也体现政府的为民服务,所以也出台了针对一般家庭条件的学生的勤工助学政策。

    企业不是慈善机构,政府也不是慈善机构,做慈善有专门的慈善机构,勤工助学项目也不是慈善项目,这就类似于大学时期的实习,是提前进入到社会,认识社会。

    这次吃的回扣,袁野也不好私自独吞,总要想个办法送出去,这也避免给人留下不识好歹的印象,虽然冯向前在车里说着这事情由他自己做主,但是呢,出了事情被人查到也就由他自己承担。况且冯向前是并没有把话说死,还有转圜的余地。

    从峪岭村一直往后山而去是到了塔寺山。顾名思义这塔寺山是有一座佛塔,距今年代不详,香火凋零,只有一座佛塔孤零零悬在山尖。塔寺山再往远处去,就是铁矿厂的开采地点,斜面的山体已经被破坏殆尽,裸露的岩石没有了植被的掩盖肆意的挥洒着刚和硬。运输的车辆不时经过,扬起的灰尘飘飘洒洒遮蔽住了蓝天和白云。像是沙漠里的荒芜景象。

    不可否认的是,这是整个峪岭村经济最发达的实体,正如中东地区贫瘠地貌之下隐藏的石油天然气等巨大财富。

    离矿场不远处有一座三层小楼和几间低矮平房,这就是袁野此行要到达的地点,永辉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所在。

    在门卫处登过记,袁野径直进了三层办公楼。楼里面的指示牌上找到了一个综合办公室,想必大概是类似于人事部门职能的一个办公室。因为指示牌上只显示的有经理室,财务室,综合办公室,销售室,会议室,后勤室,接待室,工会办公室,助理室,安保室。这已经算是比较正规的组织结构,不像有的小公司限于人力物力财力,只有零零散散几个办公室。不过组织结构也是划分的细致,并不见得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