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徐州之战(37)-第2/3页

加入书签
    关羽又对二人道:“你二人跟随我多年,不管是能力还是军功战绩,都首屈一指,不仅是我,连主公都几次三番的想让你们独当一面,各挑大梁,可你们两个和裴元绍就是不答应,一直待在我身边,既然连主公都不勉强你们,那我也就选择尊重你们,如果我离开了去了沛县,那么你们两个可就一定要小心谨慎,要知道,你们将要面对的敌人,可不再是寿‘春’军了,而是曹军,就算他们依然是寿‘春’军也一样,所以千万不能大意,不管是敌人来攻还是你们攻入兖州,这一仗一定要小心行事,务必要让我们在第三次徐州之战中再一次笑到最后。

    关羽说这么多,其实就是告诉他们二人,这一回是你们证明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以前在他的帐下,跟着他与敌人‘交’手,立了战功受到奖赏,很多人也只会把功劳算到他关羽的头上,但是这一回,他们有了独自领兵的机会,这虽然与关羽和刘澜之前设想的有所不同,但是这一回显然是他们真正意义上自己有着极大自主权的一战。

    而对他们,关羽一上来就说的很清楚了,他们有能力,也有那个能耐,如果不是他们自己不同意的话,他们早就像张颌、太史慈几人一样隶属于刘澜的将军府,而不是关羽的中军府。

    不过对于管亥来说,他真正的关注点却是刚才关羽所说的那一段,就算是寿‘春’军也吧他们当做是曹军,这是对敌人的重视,显然不是那样,寿‘春’军不堪一击,几十万来攻打徐州都被他们击败了,但曹‘操’几万人却差一点就把整个琅琊给拿下来,你可以说那是因为琅琊军不堪一击,但是在不堪一击,一个月不到就让琅琊军连战连败,这中间的原因不用多说也能想到。

    有些话是为了面子,就算知道也不能去承认,说白了就是战术上重视战略上藐视敌人。

    管亥再一次接口说道:“将军放心,末将一定不会大意,不管是来的寿‘春’军还是曹军,都认真对待,绝不会犯轻敌的大忌。”这些年的管亥,早已从当年不懂战略战术的黄巾将领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合格将军,他当然明白曹军和袁术军的区别在哪里。

    就好像他当年率领的黄巾军,看起来人多势众,可是在刘澜面前却不堪一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刘澜帐下的士兵都是经过多年‘交’战后留下的强者,而由这样一支部队组成,就算他们是三千人,也足有着三万人的战斗力,所以那一仗他最初败的也许会觉得不服气,可是在关羽身边越久他才知晓他当时面对的这支军队是有多么的强悍。

    而这一点,其实也是这样,其实说起来寿‘春’军也够倒霉的,本来有着类似的‘精’锐,结果一战被曹‘操’绝了根,又招募了一批,又被他们给消灭了七七八八,现在号称五万人,说白了和以前的十多万人没有任何的区别,试问这样的一支部队,完全就是他们当年的黄巾军,没有任何的战力,这样的部队,不提也罢。

    但是曹‘操’的部队,却是经过多年战斗遗留下来的一支‘精’锐,在加上优秀的将领以及尽量的装备,这样一支部队虽不能说是翻版徐州军吧,但他们的战斗力绝对乃当世数一数二,甚至不会比徐州军差分毫,面对他们,别说是他管亥了,就算是关羽也不敢有丝毫的大意,而这才是关羽叮嘱他的根本原因。

    但是真正让关羽担心的只这么一点吗,并不是,其实在第二次徐州之战结束之后,刘澜和众多将领进了了一次长时间的总结,对琅琊之战与曹‘操’‘交’锋时的不利做出了多大几十项的总结。

    首先就是徐州军部队发展过速,从最初三千人的龙骑军到万人的矿山军再到辽东军、徐州军,这样迅猛的发展势头,确实是很难保证部队战斗力的,就算龙骑军等老牌部队战斗力不变,但余下的部队参差不齐却是不争的事实。

    这一点是不争的事实,没有人会反对,而想要改变这样的局面,其实并不是很容易,短时间内如果就能练出一直‘精’锐致师,那这世上都是‘精’锐了,哪里还有强弱之风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