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初战交锋(14)-第2/3页

加入书签
    而且就袁术的情况来看,他看重的是九江的地理位置,而不是孙策,不然他是不会出兵的,所以说,孙策离开了,但张勋照样会来,所以孙策为何不选择坐山观虎斗呢?在关键时刻他再率军返回,重夺九江,那岂不是两全其美?

    孙策啊,可不是史书上写的那般是一勇之夫,他有着很强的政治头脑,最简单一点就是要北上夺取献帝,虽然很多人都怀疑这不过是他说说嘴,吓唬曹‘操’,可就算是吓唬,也能想出吓着曹‘操’的说辞啊,毕竟那个时候他所依仗的可不就是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么?

    所以说,孙策一定有自己的想法,死守柴桑,不是不行,可是最后他绝不会得利,为什么,因为不管是他们还是张勋的人马获胜,他都得离开九江,失去对柴桑的控制,所以想要让自己更好,那就必须要把祸水东引,先让寿‘春’军和刘澜拼命,然后他适时坐收渔利,最后他失败而归,而寿‘春’军这边又无能为力收回九江,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这个选择,无疑是孙策利益最大化的唯一选择,孙策会不会这么做,刘澜不知道,但往最坏去想的话,那么就必须要防备这样的情况发生,所以现在他一定不能急,反而是关羽那边,则必须尽快进攻柴桑,倒‘逼’着孙策做出应对,而刘澜在借此反制。

    这是唯一的办法,那就是打‘乱’孙策的部署,让他无法把主力都从柴桑调出来,到时候孙策的主力没全撤走,他还会放弃柴桑么?

    这是刘澜能想到的一个不错的办法,而在这件事的处理上,这也是他能想到的唯一可行办法,至于攻打水寨,还是算了,这个时候,他这边必须万般小心,不然,如此好的局面很可能就要被扭转。

    ~~~~~~~~~~~~

    星子亭,此时还只是一座人烟稀少的偏远小亭,人口不多,在这个时代,自然就会导致其工商农业的落后,而这几日星子亭变得热闹起来,大量部队在此驻军,而他们正是关羽率领的摄山营,此时,关羽正在周仓等人的陪同下,望着柴桑的方向。

    原本他要率军直接进攻柴桑,可刚行到星子亭,却接到了刘澜的传书,命令他原地待命,因为程普的出现,他不得不暂缓进攻柴桑,更是忧心忡忡起来,孙策那边出现了意外的状况,让主公难以决断,毕竟他们与敌‘交’战,情报收集是最为关键的一点,而这一回情况更是特殊,因为在内卫之中,有一位举足轻重的内应对外传递着情报,这就让他们能够时时掌握着孙策的动态,一旦有所异动就能够向他求证。

    而这也是为何关羽这位身在外的大将会听从刘澜的之命的原因,这可完全不是因为刘澜是其主公的原因,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嘛,完全是因为他也想确定好情报,当然了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配合主公攻打水寨的行动,毕竟拿下柴桑不是关键,消灭孙策才是关键。

    所以就像主公所说的那样,在他们全面攻打柴桑的先决条件之下,一旦他们提前把主力撤到水寨,那么很可能前功尽弃,所以现在主公要确定柴桑城内的情况,只有确定了孙策与主力都还在,那么关羽这边也就能够做最后的孤注一掷,可如果城里都是一些老弱病残甚至是新招募的新兵,那十他们就完全没有必要去攻打柴桑了,而是全力进攻孙策水寨,那时只要能够成功将孙策水寨与水军歼灭,那他们也就可以安心的离开了,孙策日后不会再对他们有任何的威胁‘性’了,他们便可以安心回秣陵以震慑宵小了,到时候划江而治,以长江为依托,也就真的是立于不败之地了。

    不过这样的情况现在看起来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毕竟对手可不是不会动的木头人,时刻都在变化,而他们则需要因对手的变化而变化,再加上寿‘春’军的援助,主公所担忧的祸水东引的可能就变得更大了。

    毕竟主公所分析的可能‘性’,无疑是目前孙策军最佳的选择,立于不败之地,安安稳稳从九江脱身,在他们与寿‘春’军‘交’战如火如荼的时候再出现一战定乾坤,不仅保住了自身不会损失一兵一卒,而又保住了九江不会被袁术收回,让他们和袁术的目的全部白费,自己却笑道最后,换成是谁,只要能想到这个办法,就没有不选择的道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