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二 高阳城有啊-第2/4页

加入书签
    “但是……”冯英怔了怔,继续说道,“我真没见过将军你这么个练兵法的,当然我是说给士兵的装备。先说说这武器,矛头刀具全精铁打制,你去看看其他地方官军的制式,整个旗团一两万人都没法做到数千纯精铁打造的兵器,再说这铁甲,现在精卫营中披铁甲者达七百人,其余全是镶嵌铁钉的皮甲,试问一句这种全营四千多号人全员披甲放眼整个大周几个人办的到,雷霆军我不晓得,他赵元极的地方军,一个营二三千号人有百副铁甲已经算精锐了,大多数别说铁甲,皮甲都没几件,找件衣服,内中镶几片破铜烂铁就算一套布甲了,我真不知道将军还有什么不满的?还要下这番血本给人人身披铁甲,光这所需用料先不说,单说这人力就是一个庞大数字,目前还是只有几千人,以后如果几万人几十万人难道也人人披身铁甲么?”

    刘策知道冯英说的没错,但他心中的精卫营理应是一支从内到外武装到牙齿的铁血军队,只要有精良的武备做后盾,将士们就能少流血不惧生死,时刻保持高昂士气摧毁一切阻挡自己的敌人。如若空有血勇,身无片甲以血肉之躯迎敌,再勇猛的士兵也终究会白白死于利刃之下,毫无体现他应有的价值。一套精良的盔甲,一把合格的兵器是对每一个士兵生命的尊重,即使要死,也死的有尊严!有气魄!

    想到这儿刘策说道:“老冯啊,我知道你说的对,但是你想过没有?将士们因为你们打制的武器盔甲在战场上保住一命,直至战胜强敌时,你就不会这么想了,要知道你们手中的技艺直接影响到精卫营将士在战场的发挥啊,老冯你明白我说的话么?”

    老冯万万没想到刘策对工匠态度如此严谨,将他们地位直接摆到了士兵生死线上,内心不由一阵感动,其他工匠或者学徒听到刘策话语也感触颇深。很多人再也不以自己身份感到自卑,内心涌起一股暖流,暗暗发誓要精益求精打制出更优良的兵器铠甲报答眼前这位年轻人的器重。

    刘策说这番话,一半发自肺腑,另一半则是有自己的考量……前世自己所在的国度在宋亡之前,铁器铸造技术那是世界闻名,可惜匠人地位一直很低,多年来所打制的士兵盔甲基本都是以札甲为主,哪怕宋朝出名的步人甲也依旧是札甲拼制而成,并且由于工匠身份低微,生活窘迫,一套札甲从制作到完成往往要好几个月,实为懈怠所致。而史书中所记载的山文甲、明光凯之类的高端盔甲那都是为领军将领或仪仗队量身订做,并无法大规模列装到部队中,对大场面战争无任何实际意义。另外由于工匠薪水微薄,吃饭都是问题,哪还有创新精神去琢磨改进工艺水平?而且士兵手中的兵器多以生铁打造,坚硬而脆,往往一次战斗下来,无论胜败,士兵手中兵器基本都要报废大半……

    到了明清时期,同时期的欧洲在铁匠工艺上逐渐超越了东方。随着工匠地位收入提升,仅盔甲一项就得到了十足的进步,这当中涉及各方面知识。十六世纪初,欧洲某国二十六名熟练工匠五个月内便完成一千八百套铁甲的制作,而且铁甲价格因为市场化和锻造技术系统化普及等因素渐渐变得如同白菜一般,很快便实现大规模列装普及,一名士兵只需花费四个月到六个月薪水便能购买一套半身板甲。武器方面也变得具有针对性的改革,钢铁工艺的普及造就了欧洲全面超越东方最直观的体现。

    而同时代的明清时期,耸人听闻的匠户制度导致兵甲制造工艺近百年毫无进展,甚至呈现倒退趋势。一套盔甲价格至少需要一名士兵一年半时间不吃不喝还要防止上司克扣才买的起,而且铁器依旧以铸造为主流,冶铁工艺和欧洲一比被远远甩在身后。明末北方军械器具因为克扣贪污出现大量的粗制烂造,结果被兴起的清帝国打的落花流水,到了清朝,情况并未得到根本性好转,甚至出现更为倒退的局面,与欧洲更近一步拉大差距最终导致鸦片战争中被列强暴打的局面,这一切就是当权者不重视工匠潜力所带来的恶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