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宗藩改革

加入书签


    随着对太监们的nn清算的完成,另一个大问题宗藩也提上了日程。因为国士院河南的代表痛苦流涕诉说藩王在河南的坏影响,一边说一边涕泪交加,不仅仅所有的国士伤感不已,甚至于听讲的官员们也是不断流泪,无他,河南的藩王实在太多了,实在是太能折腾了。

    这样悲惨的情怀反应上去,还不等军机房表态,太皇太后的懿旨就下达了,责令军机房会同礼部户部商议出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既能体现朝廷对于各地宗藩的亲情,又能彻底解决大明面对的宗藩问题。

    张超等人接到懿旨后,一个个面面相觑,这个张氏还真会将军,好话歹话都让她说光了,不是让我们这些当政者作难吗?

    张超摇摇头,不干也得干呀,现在宗藩一年吃掉了佐渡金山的产量,而且宗藩还在不断递增,我等当政不解决问题,难不成留给后人吗?

    张超知道有明以来,宗藩问题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

    分封藩王,是历代封建王朝的通用制度,太祖建立明朝后,也沿用了这一制度,从目的说,正如太祖所说:“以藩屏帝室”,就是用藩王权力来巩卫中央。

    本着这个目的,太祖做了一件公认的错事:洪武年间分封的藩王,不但待遇优厚,而且军nn力极大。尤其是有兵权,北方几个藩王,诸如宁王,燕王,谷王,辽王等王爷,更掌握着明朝精锐武装,各个雄视天下。

    但对这个潜在威胁,朱元璋也不是没有预判,明朝藩王制度比较前代,一个进步就是管理严格:特制了天潢玉牒,凡有皇室子弟出生,就要记录在册,封赏赐爵乃至皇位传承排序,都是按照玉牒来。

    另一点就是重视教育,朱元璋还编写了永鉴录和御制纪非录,这俩个材料,记录了历代藩王的作恶教训,发给各地藩王学习,告诫他们要忠心为国,免倒覆辙。

    同时规矩也多,藩王们穿衣服不注意,盖房子盖出格,出门仪式招摇点,都很可能给扣上“违制”的帽子,按谋反来处理。

    但千防万防,却还是防不胜防。手里有兵,就有n的风险,外加朱元璋的制度,本身还有个漏洞:明朝藩王制度规定,如果中央有奸臣弄权,藩王就有权起兵巩卫皇室,清除奸臣。

    结果就是朱元璋死后,朱棣起兵n,夺了法定继承人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起兵的名义叫“清君侧”,钻的就是这个空子。

    作为藩王叛乱的胜利者,永乐皇帝朱棣,对于藩王拥兵的危害,自然感同身受。在坐稳了皇位之后,除了清算建文帝旧臣外,他大张旗鼓做的另一个事情,就是削藩。

    朱棣的削藩,从效果说,是立竿见影。主要是夺取各藩王的兵权,n他们干涉地方政治的权力,从此以后,明朝再没有藩王n成功的可能,也就是说藩王们政治上没了出路。但是在生活上,宗藩的待遇并没有改变,还是非常的优厚。

    根据规定,明代宗室分为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等。

    众所周知,明太祖是非常抠门的,他把官员们的俸禄定得很低,但是可能是穷惯了,太祖对自己的龙子龙孙金枝玉叶却很大方。

    这些宗亲子弟的俸禄都是由国家供给,年俸标准是:亲王禄米10000石,郡王2000石,镇国将军1000石,辅国将军00石,奉国将军600石,如此世代传承,宗室里靠国家财政养活的寄生虫,可以说是几何级数增加。

    除了年俸以外,每年还有不固定的各色赏赐,有时候甚至比固定工资还多。而对于藩王来说,政治上没,吃饭穿衣受n,但生孩子的,却是绝对有,大多数的藩王,都是逮着机会可劲生。

    山西有一位王爷儿子多达100人,除长子世袭封王位外,其余99人都封镇国将军。每次家族聚会,同父兄弟之间竟不能尽识,这件事太过骇人听闻了,以至于中枢特别派人去查证有没有冒充的。

    生了就要给待遇,世代繁衍下来,人数滚雪球一样增加。就拿天潢玉牒里的记录说,到了嘉靖元年年,明朝的宗室总数,就比明初膨胀了上千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