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集体提案

加入书签


    张超等人离开了国士院,他闻言得意的跟靳贵说道,“国士院议论国政倒是此次,关键这些人来自于大明各地,对于地方的民情吏制十分熟悉,只要他们畅所欲言,吾等不用担心为地方所蒙骗。”

    靳贵点点头,连声称赞张超说的有理,张超继续说道,“朝廷虽然有御史在各地行走,但是这些年下来也有不少弊端。

    很多御史的眼光太高,只盯着上面看吾等的眼色,恐怕没有多少心思沉下心来了解民情,急百姓之所急,吾之所以提议创设国士院,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御史不作为所致。”

    听张超这么严厉的批评,左都御史宋珫有些脸红,不由得抱拳致歉,“下官知罪。”

    张超见宋珫这么说话,脸色缓了缓,语气也缓和下来,“宋都宪,吾不是指责你,对于不称职的御史该罢免还是要罢免,吾等不是打压言路,而是为了让言路更畅通。

    国士院每一位国士的发言都应该记录在案,凡是需要调查的,都察院都要派出御史出外。翰林院也要派人一起跟着过去学习,一大堆翰林只待在京中看看书,没有实际行政经验,吾看也是不行的。”

    李逊学是礼部尚书兼任翰林学士,掌詹事府闻言也连忙行礼,表示明白。张超转头看向排名最后的东阁大学士蒋冕,“蒋阁部,具体派往地方的翰林和御史,你来安排,结果出来后报军机房审核。

    但凡国士院询问的事项,一律查清楚,能够办到的尽快办掉,这乃是新朝收拢人心之举,必须做好,做细致了。”

    三位大红袍一起行礼,然后张超点点头。自从妥善处理了正德病故,嘉靖即位,宁王n等一系列十分艰难的国政,并且成功的将大明扳回正轨,张超的威望就直线攀升,所以很多时候,他跟这些同僚说话,就如同上下级一般。很多事情,他一言而定。

    倒不是他有意擅权,而是他的能力和地位确定了嘉靖年幼时期他头号辅政大臣的地位,这一点已经得到了朝野内外的公认,就算是靳贵贵为首辅也是以下官自居。

    面对这样的局面,当然有人不服气,按照大明官场政斗的特点,这些人若想挑战张超,一定是以御史为先锋的,所以国士院召开,国士们对地方必然有诸多发言,张超就借题发挥,对于御史进行清洗,一些头疼的,喜欢折腾的或者罢免,或者赶到地方去调查民情。

    在明代,若想操控国政,一定要掌握科道,这一点早已经得到证明。张超自正德四年为兵部尚书,在中枢已经有七年时间了,科道肯定也有自己的一帮人。

    但是科道是清流的集中营,什么人物都有,他想完全控制几乎不可能,所以乘着这一次机会,光明正大的赶走一批人,甚至连带着很多翰林也遭了秧,这些大员们当然很清楚,但是张超行的是阳谋,这些人也是无可奈何。

    国士院下午继续进行征询,张超等人政务缠身,不可能整日陪着国士们,所以从下午开始坐上主席台的就是各部的代表,由他们回答国士们的询问,能够回答的先回答,不能回答的报各部和军机房。

    必须承认第一届国士院确实有很多人才,就算是书画大家文徵明提出的问题也相当出色,文徵明作为老举人,考了好多次会试也考不上,所以对于大明科举考试这一块有相当深刻的认识。

    文徵明考不中的关键是他对于科举制度的所谓时文不适应,严格的格式n了他的发挥,后来的徐渭也同样如此,所以文徵明当然也是一肚子意见。

    文徵明认为太祖时期士人参与科举考试写法或偶或散,初无定规,只是到了成弘年间,因为王鏊谢迁等人股写的好,才始由经义变为开考股文,规定要按股方式作文,格式严格,限定字数,不许违背经注,不能发挥。

    所以文徵明就认为王鏊谢迁等人违反了太祖不喜欢诗赋的本意,认为有必要恢复太祖时期的旧制,把股改回到经义,不要搞那么多条条框框。

    在上面主席台听讲的礼部侍郎王瓒听到后哭笑不得,你文徵明写不好股,就要搬出太祖祖制废掉股,这简直是刁民中的刁民呀,看来那么多考官不录取你还真是对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