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盐引之争

加入书签


    应该说弘治给正德留下了很不错的底子,因为佐渡金银的大量流入,又加上以佐渡金银为抵押的大量国债的顺利发行,帝国的财政是毫无问题的。

    但是到了正德元年,大明中枢突然发现钱不够花了。作为帝国财政的最大来源,佐渡金银的产量似乎达到了顶峰,一年输入五百万两大量国债的归还高峰期到来,一年需要支出百万两用于归还国债。而由于刘健等人的保守,他们不准备再发行新的国债

    所以在正德元年,刘瑾发现由于朱厚照登基后开始大手大脚花钱,登基、大婚、国葬,还有数目庞大的其他花销,以及对身边玩伴和重臣的赏赐,内承运库竟然真的空了。

    既然内承运库没钱,理所当然的正德就问户部要钱,大婚的时候户部打发了十万两,其他的一毛不拔。

    询问理由就是户部也没钱,而且要为讨伐鞑靼做准备。要知道弘治十一年的复套战争打了半年,就花了五百万两,那么这一次张超还不得一千多万两才能解决问题呀。

    所以户部开出的药方是,万岁爷,你节约点吧。

    听到这个消息,正德的态度有些矛盾,一方面他支持对外战争,另一方面皇帝没钱花也是万万不能的。

    他倒是有心发行国债,但是内阁又不同意,总不能皇帝以没钱花为理由发行国债吧,所这一条就没办法做到。

    正德有心让户部想办法多弄点钱,要知道自从有了佐渡金山,原来的盐税改革就立刻停止了,到了正德元年开中法彻底完蛋,但盐税一年不过几十万两,而原来张超弄得那些公司竟然已经亏本了。

    鉴于此,在弘治十六年,这些公司的国家股份都相继出售,同时撤销了相应的官员太监。只是一转眼,这些公司又开始赚钱了,只不过跟朝廷已经没有关系。

    更夸张的是,浙江的茶税只有几百两银子,谢天谢地不是十二两银子。

    事实上文臣们都知道他们这些年吃相有些难看,但想一想佐渡金山一年五百万两银子喂着朝廷,朝廷不缺少花销,就算不够也可以发行国债。而大家伙这么多年苦惯了,现在日子好过了,吃点喝点算得了什么。

    刘瑾当过苏州织造太监,监管过捕鲸,更过挖过金矿,所以对于文臣们玩弄的花样是门清,所以他就告诉正德奴婢来想办法。

    刘瑾首先恢复了一些废弃的关卡抽商税,沿着大运河和长江设置了多处关卡。另外因为海外贸易而繁华起来的天津松江泉州漳州广州等也地开始派出太监加强监管。

    其次是加强对盐政的管理。刘瑾与身边的幕僚曾经多次讨论过盐政的问题,幕僚给他算过一笔账。盐是生活必需品,盐税就相当于人头税,而大明有多少人,怎么着也有几千万吧,就算户数,那么只要做个乘法,一年几百万两盐税就不在话下,可是现在只收了五十万两,其他哪里去了,都让人给吃了呀。

    所以当刘公公将这笔账告诉正德,没钱的正德皇帝那个恼火呀,原来一年几百万两盐税,大头被人给吃了呀,朕只落了个小头,真是太可恨了!

    正德元年九月,经筵事件后,正德皇帝乘胜追击,他要求户部把拖欠给内廷的盐引总共两万引交给来讨要的太监崔杲去江南督造龙袍。

    明代户部每年会给宦官一定数量的盐引,让宦官购买食盐去贩卖,实际上是在潜规则下给皇帝增加些收入,虽然这不符合规制,但社会的运行自有阴的一套和阳的一套,表面上的谓之阳,或者叫做规则,私下里谓之阴,或者可以称为潜规则,阳的可以不去遵守,但阴的就必须要去遵守,否则人们会认为你拎不清。

    谁也没有想到,太监竟然在户部那里吃了闭门羹,户部不给,消息传来正德懵了半天。他发觉了一个奇妙的事情,主宰天下的自己在这个国家中连讨要盐引这样的小事都办不到,这一次正德终于愤怒了,朕还没有开始抓财权,只是要回自己的东西竟然都不行,户部也太过分了。

    所以正德怒气冲冲的在早朝发火了,面对他的愤怒,户部尚书韩文毫不客气的回道,“此事不符合祖制,您的龙袍属于大内用款,按制不得用盐引作经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