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工业时代

加入书签


    “对于税收的具体实物趁着今天我们也都议一议。”

    于谦很满意的笑道:“多了不说,宋时财政结算是以贯为单位,而到了本朝,多年的战乱加之朝廷颁布流通的宝钞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财政结算的方式反较之宋代大为落后。也该随着商税的改动跟着变一变了,不然那日后结算起来又是一件麻烦事!”

    明代前期对金银严格管制,禁止民间流通,税收也以征收实物为主。当时田税的结算单位是石,这是古代通用的谷物计量单位,明代一石约相当于今天的1074市斤。无论白米和小麦,一律以此结算并在统计时进行简单相加,田税的交纳单位是亩,1亩=240平方步=6000平方尺。

    朱元璋曾经试图因地制宜地详细划分每亩田地的税额。但是纵观帝国上下,亩产从西北的不到半石到江南的超过4石,差距多达8倍,在无法精确管理的古代,模糊才是最好的原则。几乎在明朝建国初始,帝国的田税就差不多稳定了下来。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商税提高了,比原来征收的税额高了一般,如果还是按照以物易物的方法征税,麻烦不说,计量和存储,运输都不方便。统一征收货币就迫在眉睫,极为关键了。

    其他的不说,就说征收实粮这一项,不仅对官方而言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对民间,它更是及其沉重的负担。把粮草从主要产地江南运送到北京,成本数倍于粮食本身,而这些耗损都必须由税户自己承担。因此,官方允许把田税的部分或者全部,以折价成银两或其他实物的方式缴纳

    再以云南为例,用贝壳或水银缴纳都是允许的,考虑到白米和小麦的市价不同,各地运费也有差别:一石的折价最少027两,最多18-19两。田税除部分交到国库太仓府外,相当部分留在各地官府供地方财政使用,在会计帐簿上也仍然采用石予以结算。

    除了田税外,还有其他形形色色的各种税名,桑茶畜牧等也需要缴纳各种农业税。而田税之外最重要的税收则是盐税,盐税源于官方的食盐专卖,结税单位是人。因此往往也可作为估计人口的依据之一。通常盐税收入相当于明朝田税的10%左右

    除以上收入外,明朝还可以通过种种合法抑或非法的途径获得几乎与盐税相当的收入。这不仅包括对手工业者的税收,还包括买卖官位等等。

    这一切的弊端,都是因为财政收入单位不明引起的。

    用贝壳和水银,这都是什么时候的计量单位了,明朝竟然还有些地方用这么古老的方式计算税赋,不得不说是让人非常吃惊和意外的。

    “中央银行要尽快成立,皇上的办法就极为高明。前期,我们还是尽快搭建银行的各类管理官员。至于后期的运营,还需要皇上亲力亲为,我等对银行可是一窍不通,就不要献丑了。”

    于谦笑呵呵的道:“等国税局和中央银行成立后,二者可以通力合作,征收全部以金银铜币和新式宝钞为主,统一征收货币。然后将所有征收的税赋存入银行,能够省去不少麻烦。”

    越想,于谦也觉得银行这个东西是个极好的,能够提朝廷解决很多的麻烦。真不知道皇上是如何想出这一个个让人应接不暇,却极为实用高明的办法的。

    、、、、、、

    于谦和陈循带着商议好的准备改革商税的事情寻求朱祁钰的意见。

    对于十五税一的商税改革朱祁钰是赞成。

    明朝工商业的进步,超越了过去任何一个朝代。其实早在南宋时期,工商业已经较发达,但是蒙古人入侵后,工匠被拘充匠户,过着类似奴隶的生活。

    明朝建立后,匠人们获得了部分的解放。工匠的创造力的恢复,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原因。随着工业的发展,商业自然也发展起来。

    洪武元年,免书籍农具税。永乐元年,免军民日常杂物等税。宣德时改订凡罗绫锦绢布及皮货瓷器草席雨伞鲜果野味等一切货物,依时价估定课税。看免课税物品的种类,可推知商品范围的广泛。

    明朝商税,起初是三十取一。直到万历时改税率,派阉官监税,遍布全国。名为十分取一,其实并无定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