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阵前斩将

加入书签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别的不敢说,大明皇帝朱棣将都城由繁华之地迁往燕京,也就是后世的北京城,除了别的目的之外,抵御外敌的决心也是毋庸置疑的。

    大明京师靠近沙漠,和其他异族为邻,未尝没有震慑外族,让外族不甘轻易冒犯大明的意思。但是太靠近外族,还是在没有多大自保能力的时候,京师就成了香饽饽,成了最危险的地方。

    大明京师和游牧民族只有一道屏障,那就是大同和宣府。这两个地方只要一出问题,那么大明的政治中心京师都城,就会直接暴露在外敌的眼皮子底下,毫无防备之力。

    大同副将郭登,大明武勋武定侯郭英的后人,武勋子弟,智勇双全,能力不俗。因为他的存在,以往也先曾多次进攻大同不但无功而返,反而损失惨重。

    土木堡战败后,大同自然受到了威胁,压力大增。城内士兵慌乱,人心惶惶。同时,还有也先军队不断地发动小规模进攻,大家都认定大同也守不住了,逃跑投降各种声音都有。

    时任大同总兵官刘安能力不足,根本无法处理防务,不但无法稳定军心不说,他还想要带头弃关逃亡京师,这下子让本就有些人心不稳的大同愈发的混乱起来。

    这个时候,身为大同副将的郭登挺身而出,他亲自带领士兵整顿防务,收拢溃兵,鼓励他们继续作战,并严刑峻法,但凡有人造谣生事,妄图逃逸者,直接斩立决。

    在郭登的努力下,在十几颗血淋淋的人头被高高挂了起来后,大同军心逐渐稳定了下来,没有出现大规模逃兵的现象,骚乱和混乱也逐渐平息。但是因为刘安的不作为,甚至消极的态度,大同依旧不容乐观。

    在也先裹挟被浮皇帝朱祁镇向大同进军,企图用其逼迫郭登打开大同门户时,一队从京城日夜兼程赶来的监军先一步抵达了这里。

    当然,他们是以押送犒赏物资的名义来到这里的。

    这队监军人数不多,只有二十余人,年虽都不大,却颇为沉稳凌厉。他们全部身穿统一的黑色皮甲,干净利随,手持统一的斩马刀,锃亮的刀锋带着杀气,让人胆寒。

    他们是和大明军队完全不同的部队,特别是那黑色的短甲和斩马刀,最起码大同的所有官兵们并没有见过这种裁量的如此合身的甲胄,还有那杀伤力惊人的斩马刀。总之,他们和整个大明军队无论是甲胄,兵器还是精神样貌都不一样,可谓是异常异类。

    而且更让郭登等人大同军队感到吃惊的是,这二十多人具都是剃了长发,只留着不到寸许的短发。要知道,在古代,人体发肤受之父母,破坏身体上的任何东西都是不孝的体现,整个大明除了外族可没有人会如此做的。

    如果不是对方手续齐全,还带着圣旨,郭登都以为这是也先的奸细了。

    圣旨下,领头的是一个不苟言笑的壮硕男子,待验明正身进入大同后,完全无视众人异样的目光,展开随身携带的圣旨,便开始宣读起来。

    众人虽然不知道这队负责押运犒赏物资的卫队为什么还带着圣旨,宣读圣旨不是宫中的太监负责的吗?

    他们是来自于朱祁钰的少年营,在落雁的安排下持朱祁钰手令充当参谋和监军。

    带着这个疑惑,众人面露不解。面对圣旨,这个时候也的先接了圣旨再说。

    更让一众大同守将们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道圣旨完全没有以往那些所谓不知所云的开场白,华丽的修饰下才会提到主题。而这一道则是极为简便,直奔主题:“罢免大同总兵官刘安所有职务,充入前军,此战过后论功再行奖罚。即日起,大同副将郭登正式接任大同总兵,守护大明门户,不容有失。”

    “监军太监自收到圣旨之日起一同冲入前军效力,战后回宫再行奖罚。抗旨不尊者,斩立决!”

    这道圣旨无异于平地起惊雷,让所有人大吃一惊。而刘安和监军太监则是大呼小叫,惊恐万分,对于圣旨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就是一众将领也都心存疑虑,怀疑圣旨的真假。毕竟这份圣旨和以往的圣旨差别太大了,根本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