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备战

加入书签


    散朝后,于谦走出大殿,到了现在他还有种如梦似幻的感觉,回想起这个并不平静,甚至有些惊心动的大朝会,他也不由得感到惊心动魄。

    但此时的于谦已经没有时间多想了,他在今天早上已经正式成为了大明帝国的兵部尚书,并全权负责京师安全,还要组织兵力将企图染指京师的也先打回沙漠去,压在身上的担子不是一般的重。

    可以说,整个大明王朝的安危都系于他一人之身。他没有胆怯,有的只是不安,唯恐不能担此大任,让大明帝国转危为安。

    想到年少时许下的心愿,即将得到实现,他是既紧张又有些跃跃欲试。

    朝中大臣这个时候看向他的眼神都很复杂,蕴含着各种意味,有幸灾乐祸,有事不关己,也由忧心忡忡。不过,于谦已经没有时间在乎这些了。

    第一时间回到兵部,面对空了很多的衙门,他浑身斗志,召集兵部所有主事召开了他升为兵部尚书后的第一次军事会议。

    京师是怎样的一个处境于谦是很清楚的,可谓是亚历山大,逃跑,投降毫无抵抗之力的官员军队就不必说了关键的是眼下无可用之兵。土木堡失利几乎把所有的老本都赔干净了,整个京城里连几匹像样的好马也找不着。士兵数量不到十万,还都是些老弱病残。

    这倒也罢了,关键在于士气不振,一流部队被抽调出去作战,却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这便让人产生了一种错觉,瓦剌大军如神兵天将,神勇无敌,战胜不了,没看大明最精锐的二十万靖难之役留下的精锐三大营都败了吗?

    一旦心中生了恐惧,恐惧便会蔓延,整个京师都认为也先率领的瓦剌铁蹄所向无敌,战无不胜。

    未战先怯,这仗还怎么打?

    好在太后和郕王都支持坚守出战,粮食军械等虽说在土木堡一役中损失严重,京师中还是很充足的,特别是通州粮仓足够整个京师吃一年都吃不完。

    京师军队不足怎么办?简单,从全国抽调,大明幅员辽阔,虽说三大营是大明的招牌,但是其他地方的卫所士兵也弱不了多少。

    好了,军械粮草有了,军队有了,战争的目的更是摆在眼前。

    还有便是稳定军心,让所有人心生斗志,成了打赢这场战争的第一要务重务。

    于谦在听完属下的汇报后,沉思不语,仔细研究了京师的军事布防图后,他用低沉而有力的声音下达了自己的第一道兵部尚书令:“立即征调京师周边所有兵马入京勤王,其中包括两京备操军、河南备操军,南京备倭军、山东备倭军,以及周边运粮军和江北所有运粮军。同时,急调负责剿匪的宁阳侯陈懋所部骑兵立即回京,不得有误。”

    “各军接到命令后,立刻出发,并按时赶到京城布防,如有违抗,或延迟到京者,以违抗军令,立斩!”

    负责记录军令的书记官顿时打了一个冷战,这个昨天还侍郎,今天就高升本部堂尚书的于大人到像是换了一个人一样,杀气腾腾的,让人害怕。

    但是光是有杀气还是不行的,调遣的这些士兵可都不是一线的战兵,战斗力有限,能挡得住瓦剌的大军吗?

    没看到主力部队全埋在土木堡了吗!

    最精锐的京城三大营以及京城附近的主力部队已经全军覆没,剩下的寥寥无几,即使逃回来的,也早已被吓破了胆,士气全无了,要想保卫京城,只靠靠这些没有上过战场的军队能行吗?

    于谦也很无奈,他自然也知道光靠这些部队不一定挡得住也先的大军。但是无兵可用,边境和险要关隘的军队是不能的调的,只能用这些二流部队了。

    顿了顿,于谦接着下了第二道军令:“令所有受召入京的军队进入京师时从通州入京,进入通州大仓,取带粮草运送至京城。”

    这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妙计,以入京的士兵从通州进京,并顺带着将通州大仓立的粮食运送入京,省了派遣专门的部队负责运送粮草了,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看到众人看向自己的眼神中的那一抹异色,于谦也不由得露出一丝笑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