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1京城改制

加入书签


    为进一步节省中央财政开支,为加强集权管理和提高中央决策和办事效率,为了配套支持地方的改制,当然也是为了吸引京畿官场的注意力,让急于窥知朝廷改制意图的人把绞尽脑汁拼命钻营打探的劲和手段转移,中央机构也在改革。

    往日那些充当大国奢靡体面,于国没什么大用,甚至根本没用,只是塞满了官吏白吃钱粮加重国难的部门全裁掉了。

    就算是于国家似乎极重要,万万缺不得,在六部地位最高的礼部如今也等同废除了。

    还在上班的包括礼部尚书在内,总共也不过是十个八个人,也就是留点懂礼制的骨干,用于国家庆典祭祀、皇帝登基死亡等必须有懂行的大事,管管教育或负责可能有的外交。

    宋国已经不是过去的富裕牛气天朝上国了,没实力也没资格再摆谱和浪费了,一切得以节省开支,务实把钱粮用在刀刃上,加强要紧官员忠心,加强军队的忠心和战斗力,保障国家能在内乱和辽国入侵的双重压力下生存下去为第一原则。

    欧阳珣说得对,

    国难当头,先别管正统朝廷应有的全套机构配置了,现在必须大力精简中央机构,削减衙门和官吏皂役,把忠心能干的人才充实到要紧部门中,加强管理,提高办事效率,加强中央权威......田虎的伪晋国、王庆的伪楚国这种草台班子反贼政权,机构只有经济与军事两部门,而且文官极少,不也运转得很好?人家还越搞越强大了呢。这就是集中力量的优势。朝廷正统,机构全套,有什么用?只是大义之名而已,于实利作用寥寥,只会牵扯太多,精力和力量分散,使正统陷于劣势。正统的全套,反而不如逆贼草台班子灵活有威力。眼下,国家必须立即进入战时机制,一切以打赢辽国为主......

    到国家说亡就亡了的这一步了,若是还放不下虚荣空架子,还敢奢靡摆谱重脸面任性玩虚的,那就束手等死吧。

    所以,赵佶等急眼了,也顾不得这个那个的了,耳根子也不软了,果断下了狠心。

    没什么大的实权,只作为牵制枢密院军权的兵部,这次直接裁撤了,所有职能和精干人员并入枢密院。

    枢密院内部机构、职权范围划分和人员也大力裁撤调整了。

    比如十二房中的:河西房(掌行陕西路、麟、府、丰、岚、石、隰州、保德军吏卒,西界边防、蕃官),西军和蕃官等同于没有了;广西房,广西早没人烟了;还有民兵房,所掌行三路保甲、弓箭手早随着叛逃潮自动瓦解消失了,可是,这几房机构却一直老样子存在着。枢密院有很多官吏无所事事,白吃钱粮,还争权闹事拖军务后腿坑国......童贯等军事大佬整天忙着朝堂激烈内斗,勾心斗角,揣测圣意......耍权谋私,对本院多余机构以及人浮于事视而不见,完全忘了调整。

    宋王朝统治的腐朽混乱由此可见一斑,岂有不亡之理......

    军权合并后,

    兵部尚书石肤成了知枢密院事,也就是常务副总,是随时能顶掉枢密使童贯的人,由原本的正三品权六曹尚书一下子成了正二品大员。

    文官唐恪为同知枢密院事,也是正二品,枢密院第三把手。

    还有个从二品的签枢密院事,多是文官兼职。

    这些人实际上全是枢密院副使。

    副使不止一个,是好几个,显然如今实际是无定额,看情况而定,区别在是不是“常委”,石肤、唐恪无疑是“常委”,签枢密院事以及级别仅仅是从五品的枢密都承旨其实都是非常委,开会要通知,来了有座有发言权的。

    正二品的太尉:高俅和欧阳珣,也是枢密院副使,常委,但有具体管的军队,和其他常委又有不同。

    高俅仍然管着殿前司和侍卫亲军步军司,包括在金明池训练的三万水兵禁军,仍是三衙降为两衙后的那个重权太尉。

    欧阳珣仍然是直管着侍卫亲军马军司的一衙太尉,管全国地方军的兵部唯一侍郎的大权职位没有了,在枢密院的权势地位实际也暴降了,他原本是事实上的常务副,这下只是名列常委,被石肤顶掉了职权,也被唐恪和高俅都压了一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