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前尘往事-第2/3页

加入书签
    根据《王蹇爵士大传》记载,福尔曼暴卒于京师,传说他是吃了不干净的路边摊导致的急性肠胃炎而死,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刘昆仑主导的灵魂团里有王蹇的一部分,所以能以第一人称的视角目睹死亡之谜。

    京师的黄昏,约翰逊流连于街巷,路边摊上摆着自制的耗子药,摊主为了彰显功效,还挂了十几只硕大的死老鼠,拍着胸口吹牛说户部衙门都是自己的主顾,少年约翰逊忽然能说一口流利的京片子,他买了两包耗子药,但并没有贸然使用,而是将其中一包夹在肉包子里喂了狗,亲眼看到野狗口吐白沫而死才放心而去。

    福尔曼牧师是晚上喝了咖啡后暴病身亡的,死的之快以至于王爷请的太医都没赶到现场,鉴于王爷的身份和与死者的关系,这事儿没有引起外交争端,牧师的遗体交给教堂处理。

    约翰逊本来预备了一出卖身葬父的戏码,打算以此投于恭亲王门下,没想到鬼子六名不虚传,生怕别人以为自己是图谋这个清秀小厮而害死洋人,哪容他上演大戏,早早让管家打发几两银子,将其逐出恭亲王府。

    没了主人的约翰逊就这样既报了仇,又恢复了自由身,但是身上只有几两银子,在偌大的帝都很难安身立命,他又不甘心无功而返,命运的十字路口,他遇到了一个叫王蹇的广东举子,王蹇在京已久,屡试不中,盘缠即将耗尽,又身染重病,约翰逊和他一见如故,又都是广东同乡,异乡异客情更深,三个月后,王蹇病故,约翰逊倾其所有安葬了他,从此化名王蹇,以广东举子的身份踏入了京师的广东会馆。

    举人和小厮的身份可谓天壤之别,小厮永远是下等人,再怎么洗白都无用,而举人属于文人,是这个国家的精英阶层,此时已经改名王蹇的约翰逊发挥出他长袖善舞的天赋,再加上面容俊秀,他很快就在广东会馆如鱼得水,他很会包装自己,将恭亲王府的这段经历改头换面,吹嘘能和王府说得上话,因为细节完美,别人不信都不行。

    事实上《王蹇爵士大传》里有些不真实的记录,王蹇并没有考取进士功名,他是捐班出身,花四千两银子买了个官职,搞了一身七品官服鱼目混珠,他既没当过总理衙门的章京,也没当过恭亲王的私人翻译,四年后恭亲王就病逝了,死无对证,任由他蹭热度也没法反驳,甲午战争之后,王蹇敏锐的察觉北京的氛围不对,义和团的兴起更让他觉得危险,于是在庚子之变前南下去了上海,凭借一口流利的京片子加英语粤语,还有四品京官的身份,纵横于十里洋场。

    王蹇的发迹就是在这个时间段,他当过怡和洋行的买办,当过股票经纪人,炒过房地产,在资本市场上发迹之后投身实业,开煤矿修铁路,书里记载,他和当时任工部侍郎的盛宣怀是忘年交,但实际上盛宣怀对这个来自广东的投机客向来不屑一顾。

    王蹇在南洋橡胶股票风潮中赚足了银子,但也得罪了很多人,不得已离开上海滩,回到故土香港,这么多年来他对生母不管不问,连母亲什么时候死的都不知道,更别说去上坟了,王蹇大人和阿鬼仔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了。

    大清帝国落幕了,南北议和,袁大总统登基,这个时间段王蹇非常活跃,热衷于政治活动,妄图在北洋政府里谋一个位置,要不是唐绍仪作祟,他几乎能当上交通部次长,官场失意的王蹇开始巡游全国,足迹踏遍千山万水,虽然国家动荡,军阀混战,但他和各方势力交好,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当地督军派遣军队保护随行,万无一失。

    王蹇乐善好施,随时带着一支医疗队免费给当地老幼看病,他本人也是有资质的医生,擅长把脉摸骨,尤其擅长给幼童摸骨,不但看病,还会算命哩,所以走到哪里都很深欢迎。

    1925年,王蹇来到近江,彼时的江东还在一个叫孙开勤的军阀统治之下,王蹇曾经经手卖给孙督军一万支欧战剩余的廉价步枪,颇有些交情,他照例在近江开馆看病,摸了起码五百个幼童的脑袋瓜,终于迎来了另一位主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