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张辽

加入书签


    关羽他毕竟在华夏传唱了这么久了,也是武圣,再怎么说,他对刘备忠义也是好事。

    但是,关羽怎么样,这跟很多作者的写作没有关系,如果关羽的形象和大家的想象有所不同,那么也是小说需要,敬请谅解!

    我们闲言少叙,书归正文。而关羽之所以会投降曹操,说到底还是不想死,但是关羽非常的爱惜羽毛,也就是说,如果要损伤关羽的面子,那么关羽也就是只有死了。

    不过,关羽能够投降,也多亏了,曹操手下的另一个降将,那就是大将张辽。

    而说道张辽,是因为他本来是吕布的部将,因为吕布死后,关羽替张辽求情,张辽就顺势投降了曹操,这里的问题,就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了,很多问题,就只有让世人去评说了。

    不过也有人说,是因为吕布平时对张辽不好,所以,有了关羽的求情,和曹操的喜爱,张辽也就是投降了,要是说什么想不想死的问题,就无趣了,毕竟蝼蚁尚且贪生,是人就都不想死。

    还是那句话,张辽是曹操的五子良将之首,所以,我们也必须简单的介绍一下。

    张辽(生于公元169年,死于公元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即后世的山西朔州)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曾从属丁原、董卓、吕布。下邳之战后,归顺曹操。此后随曹操征讨,战功累累。与关羽同解白马围,降昌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率先锋在白狼山斩杀乌桓单于蹋顿,又讨平辽东柳毅、淮南梅成、陈兰等。

    濡须之战后,曹操任命张辽、李典、乐进等守合肥。张辽多次击退孙吴进攻,在建安二十年(即公元215年)的合肥之战,张辽率800将士冲击孙权的十万大军,打到了孙权的主帅旗下,令孙权闻风丧胆,吴军披靡溃败。后以七千之众大破十万大军,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声名大噪,“张辽止啼”也成为民间流传的传奇典故。张辽为历代推崇,并成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

    曹丕登基后,仍令张辽守御孙权。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张辽屯驻雍丘,染病。张辽大病期间,孙权依旧对其非常忌惮。黄初三年(公元222年),张辽不负众望,抱病击破吴将吕范。同年在江都病逝,谥刚侯,享年五十四岁。陈寿撰写三国志时,称他为“五子良将”。

    张辽本是聂壹的后人,其家族为了避怨而改张姓。张辽少年时便已举郡吏。东汉末年,并州刺史丁原以张辽武力过人,召其为从事,命他带兵往赴京都。何进又遣张辽往河北募兵,共得千余人。可是当张辽募兵尚未还时,京中的何进已因剿宦失败而死,因此张辽所领兵尽归董卓所有。董卓死时,张辽统兵归属于吕布,迁任骑都尉(相当于骑兵队长,地位略低于将军)。

    不久,吕布为李、郭汜等击败,张辽跟从吕布往东奔至兖州,为曹操所败后前往徐州。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张辽任北地太守、鲁相等职,时年二十八岁。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吕布遣张辽与高顺等攻破刘备,但其后曹操破吕布于下邳,张辽率领吕布军余众归降,被拜为中郎将,赐爵关内侯。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绍派颜良袭击白马,曹操命张辽与关羽同为解白马之围的前锋,击破袁军。数有战功,累迁裨将军。等到曹操击败袁绍的主力部队后,另派张辽平定鲁国诸县。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张辽与夏侯渊同围昌于东海,历经数月,粮秣将尽,众人商议先引军而还,但张辽却向夏侯渊说:“这些天以来,每次我们巡视围城军情时,昌就两眼盯着我看。而且他的士兵所发射的箭日益稀少,此必是昌心怀犹豫,所以才没有力战。我希望能挑试一下他,并与之洽谈,倘若可以成功诱使昌下山,不是很好吗?”于是命人向昌说:“曹公有命令,让张辽来对你传达。”昌果然下山与张辽对话。张辽便说:“曹公神智武勇,正在用他的仁德感化四方各派的势力,先归附的可以受大赏。”于是昌便答应投降。张辽知其肯降,于是只身上三公山,入昌家中,并拜候其家人。昌见张辽如此坦诚相对,心中欢喜,便随之往见曹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