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宝货-第2/3页

加入书签
    胜州在边地,有许多异族客人,商场把这些放在进门的地方,彰显自己的文化品味,明明白白地先亮出自己的档次来给人看。内地的商场就不会如此,进门要么是水果,要么是衣饰。

    过了文化用品区,紧接着的是佛事用品区。诸如各种佛像、香烛、经书等等一应俱全,甚至还坐了几个僧人,一本正经不知在那里干些什么。

    西北重佛,河曲路新立,又没有什寺庙,这些东西也在商场里发卖。看着有些滑稽,实际上生意非常好,许多远路来的人,都会带些香烛、佛像之类的回去。

    高昌一带原来信奉摩尼教,几百年前改成佛教,现在已成佛国。特别是与黑汗打了一百多年仗,信佛之风更盛,家家供奉,人人都是信众。经过这里,陈希志和廉成都双手合十,极是恭敬。

    前面的笔墨书籍,使他们见识到了中原文风之盛,这里的佛事用品又分外亲切。

    离了佛事区,紧接着就是各种衣饰,陈希志和廉成看得眼花缭乱。只是金三不停留,他们就只好跟着向前去。直到了卖糖茶的地方,金三才停下来,道:“这里的东西高昌少见,我们可以看一看。”

    高昌跟游牧地区不一样,他们农耕,本地又多产水果,并不多么嗜好茶叶。当然,作为中原人流传下来的习俗,茶也是日常饮品,不过不是生活中的必须品。

    陈希志和廉成走上前去,看各种茶叶,有目不暇接之感。每种茶叶都在一个大玻璃罐里,旁边一个小纸板,写了茶叶种类,产自哪里,有什么特点,应该如何冲泡饮用,当然还有价格,非常详细。看了限多种茶叶,两人才知道刚才金三泡茶为什么那么自得。这里最好的茶叶,也没有什么信阳的明前茶,而最贵的已经要五两白银一两了。这个价钱非是大富之家,那是绝对喝不起的,能闻味就不容易。

    金三对两人道:“那等好茶,都是及时采摘,要及时喝的,时间一长就变了味道。于我们做生意的商人来说,不是好的货物。你们来看这边,听说是产自洞庭一带的陈茶,越陈越香,价钱没有那贵。这种茶叶与刚才喝的不同,在里面加奶、加糖也是美味,卖往西域,甚至卖往河中,再西都可以。”

    陈希志看那茶一团一团,摇头道:“这不就是以前见过的团茶?有什么稀奇。”

    金三道:“大人,看着相似,但这茶与团茶两种味道。既可加奶、加糖饮用,也可以冲饮,味道都上佳。团茶是蒸青,时间长了就要朽败。这是发酵,时间越长不但不会朽坏,而且越陈越香。”

    两人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只是听金三在那里说。这种发酵茶,后世种类繁多,最有名气的就是普洱茶,还有黑茶、白茶等诸多名目。越陈越香之类,是杜中宵依据记忆中的印象,引导出来的。其实发酵茶最大的长处,是方便长途贩运,而且特别适合草原和大漠。另一种发酵茶是红茶,方便长途海运。

    高昌不嗜茶,不代表丝路上的其他地方不嗜茶,越向西去,对茶越是喜爱。金三明白,这是一个大商机。特别是与另一边的砂糖配在一起,实在绝配。

    陈希志和廉成不是商人,听金三讲了一气,觉得此物能赚钱,但兴趣不大。到了另一边,金三一讲砂糖,再一边价格,陈希志和廉成的眼睛不由瞪了起来。

    西域早有砂糖,甚至还早于中原,那里商路的尽头之一,本就是印度地区。这个结果不只是因为海运不发达,此时的印度,很多地方不通商路,繁华的内陆地区只能走西域。西域有砂糖,而且深受百姓贵族喜爱,不过价格却极其高昂,直比金银。与茶叶相比,砂糖可以直接当成国家财富。

    看了一会,廉成道:“员外如此热衷于此,想来有用意。”

    金三道:“我欲买一些砂糖,跟那边的茶叶一起,送回高昌,作为礼物。两位觉得如何?”

    廉成道:“甜味谁不喜受?以砂糖为礼物,还胜过金银,当然是重礼。”

    金三道:“以后铁路修到了黑水城,甚至到伊州,这些以前难得的好物,就应有尽有,而且价钱不贵。送给高昌的权贵做礼物,让他们知道商路通了的好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