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忘了宝钞和银子的兑换差异,淮西把自己的问题暴露了

加入书签


吕永博在众人的关注中,得意的继续。

“下官自从到军部任职后,一直谨记宋大人的吩咐,尊守宋大人的规矩。”

“当时下官还以为,宋大人让下官守的是朝廷规矩,难道说,宋大人所说的规矩并非朝廷规矩,而是宋大人私设的规矩吗?”

“但是此事关乎国家安危,下官可不敢乱来,完全听从宋大人的吩咐办事。”

“还请皇上和太子殿下明察。”

吕永博说完,扑通一声直接跪下。

可是他的身体却挺得板直,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

这一幕让在场的文武百官情绪激动。

所有人都暗自品味吕永博话里的意思。

照他这么说,他是按照军部规定支出款项,无论这笔款项合不合理,都与他无关。

他只是听令行事。

他这番说辞,无疑把自己撇得干干净净。

重点是,吕永博一直强调他是按规矩行事。

这规矩他又加重语气,暗示这是宋隐的规矩,而不是朝廷的规矩。

要说是按照朝廷规矩办事出了问题,领头的户部尚书和军部尚书,也就是宋隐,自然难辞其咎。

卸任户部尚书和军部尚书都是最轻的处罚。

如果说这规矩是宋隐的规矩,那问题就更大了。

说宋隐无视皇权,意图凌驾于皇权之上也不为过。

那时,治宋隐一个谋反重罪都不在话下。

不得不说,吕永博也是有些能把黑的说成白的歪才。

李善长听了吕永博这话后,心里很是兴奋,淮西一派官员同样无比激动。

想不到吕永博第一次在朝堂上大放光彩,就如此夺目。

这番话,足够把宋隐踢向十八层地狱。

无论是哪种情况,宋隐都死定了。

而且吕永博这番说辞,还成功地激起朱元璋的疑心病。

果然,朱元璋眉头就紧蹙起来。

只是无论吕永博还是淮西一派的人,他们忘了,朱元璋和宋隐相识十多年,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宋隐。

朱元璋自然知道宋隐有自己的规矩。

但是宋隐的规矩,朱元璋自认为没有什么不好。

甚至朱元璋还觉得这很正常。

宋隐定下的按规矩办事,才让他身边凝聚了那么多实干派官员。

可是吕永博这波作秀,也让朱元璋知道,淮西一派想要除掉宋隐的决心。

宋隐兼任两个重要部门的尚书,也是令人分外眼红。

但是朱元璋一直为难,不知道让宋隐卸任哪个部门尚书好?

从大明经济方面考虑,宋隐身为户部尚书最合适。

如果让宋隐卸任户部尚书,以宋隐一直想躺平摆烂的性子,撒手不管,那么大明经济势必会受到影响。

可是军部才刚刚开始治理,好不容易才打压了一些淮西一派的嚣张气焰。

如果宋隐卸任军部尚书,那么军部又要回到原先被淮西武将掌控的局面。

无论哪个方面,朱元璋都不想看到。

没办法,朱元璋只好看向宋隐,“宋隐,你还有话要补充吗?”

朱元璋语气中充满了暗示,想让宋隐赶紧想一个脱身的办法。

毕竟这件事情如果没有反转的话,必定得有一个说法,总不能一直僵在这里吧?

朱元璋即便是皇帝,也不可以随心所欲。

所以,只能靠他自救了。

满朝文武的目光,再次聚集到宋隐身上。

看到淮西一派得意洋洋的嘴脸,宋隐知道,他们已经挖好了坑等自己跳进去。

还有这吕永博,平时安排给他的军务做得很好,没想到,也是在玩阴的。

甚至比老谋深算的李善长,还更有实力。

只是这些手段,就想逼自己就范,简直是自不量力。

宋隐心平气和地开口,“皇上,户部拨往军部款项之所以有差异,那是因为宝钞之间换算出现的出入。”

“毕竟给将士们发放大额宝钞并不合适。”

“否则会造成货币贬值,会引起金融市场混乱。”

“这是由银子兑换成宝钞时出现的差异。”

“至于交换比例,户部也有规定。”

“所以臣说账目没有问题,这些也都有据可查。”

“至于拨往各地军营的军费出了问题,那就要问负责此事的淮西武将了。”

宋隐如此解释,顿时朝堂里死一般的寂静。

而文武百官也才反应过来,宝钞替代银子时,之间是有兑换比例的,并非一比一的等额兑换。

所以数目上自然会有差异。

只是淮西一派官员都忽略了此事,眼里只有银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