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不配听的天下局-第2/2页

加入书签
    “哪处?长安不能说,杭州不能说,延州也不能说,大周天下诸州府,或都不能说……”

    熟客笑着,耐心解释起来。

    老头这里确实有一个偶尔会来上那么一场的特殊节目,或许是其他地方的说书人,半句都不敢说的,说了怕得罪人,惹上事,保不齐还有一顿牢狱之灾。

    这节目,茶楼的熟客们管它叫做“说书人评鉴古今”。

    说是古今,其实今为多,大周朝历代重臣、大将、名士、望族,乃至皇帝、太后……死了的,还活着的,老说书都敢评说,而且很多时候说的都不甚客气。

    要知道,他可不是朝廷言官,就是一介草民而已。

    实则就算是朝中的言官们,大概都不敢以他那样的姿态和角度,去评价皇室、诸臣。

    所以,也就幸亏是在固城这个破地方了,连个官府衙门都没有,若不然,老头估计早就被逮去收拾报复了。

    “他,他不怕妄议朝政吗?”听那名熟客耐心解释完,新客们立时都有了兴致,纷纷转头看向老头。

    “你真的能评?敢评?!”

    老头低着头,先慢条斯理喝完了一口茶,才抬眼看回去,说:“说书人有何不敢言?”

    这一句,颇有气势。

    “那,先生先说说如今天下局势?”有客人问。

    “老夫不评天下。”老说书答。

    他说的那么勇,结果才第一问,就泄气了。

    客人们正要再次嘘起来。

    “你们这些人,到了连棋子都算不上,还不配听老夫说这天下局。”老头淡淡说道。

    这一句,意外压住了将起的嘘声。

    听客们明明全部被看低了,但是一时恍惚,竟无反应,更无反对,像是都被镇住了。

    “先生确实一直不评天下,一直如此。”熟客忙站起身,帮忙解释,复又向老说书行礼道:“先生,南边有时评,论天下,您听吗?”

    “谁的?”老头问,似乎很傲气,还要挑挑拣拣,看是否看得上的人,才决定听或不听。

    “平海记史人。”熟客说。

    老头正坐,点了点头,“说来听听。”

    其实,当熟客说出“平海记史人”这五个字的时候,叶渝州就已经知道,怪老头会愿意听。

    因为就连他,都曾不下十次听闻过记史人这个名号,就在这小茶楼里,他也知道,老说书对这个人是认可的。

    平海是一座城,位置在大周东南面,与漳州交界相连,具体性质上大体受大周庇护,但又有一定的独立性。

    其为港口,海陆贸易发达,富裕程度号称天下第一,城内富商巨贾数不胜数。

    而这位记史人,本名谢观旻,即是曾经的平海城首富之子,而且是嫡长子。

    当然,如今他自己都已经年近八十,首富老爹早几十年就已经故去了,而谢观旻作为嫡长子,并未继承家业。

    他将家业全盘让给了胞弟,独居,不娶妻,不生子,只与书、酒为伴,一心记史。

    周太宗曾下旨招他为史官,纂录一生功业,他抗旨,并记之,曰:大周皇帝陛下自述功业,多有浮夸之处。

    太宗仁厚,不罪不杀,特封“平海记史人”,许他独立记史成书,不受指摘罪罚,如此至今,近六十年矣。

    故,天下皆说,他的一杯酒里,有六十年天下陈,庙堂江湖风云旧。……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