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小茶楼里听苍凉-第2/4页

加入书签
    进得门来,身上便有了暖意,手脚也不发僵了,叶渝州轻车熟路,自己泡了大碗茶水,眼不看碗,端着上了二楼。

    推门,关门,径直往一侧人少的角落里去。

    此时的说书台前,不见老头,只有姐姐郑云娘居中站立,身前一副木叉儿支起来,架了一只破边起皮的红白小鼓在上面。

    看样子云娘要唱曲了。

    还好来得及时。

    叶渝州在角落里,搁下茶碗,不自觉正了正身体,安静等待家姐开口。

    通常,亲人之间的熟悉感会抹去很多需要距离才更容易产生的情绪,比如叹服和膜拜,但是,六年了,对于姐姐郑云娘的这副嗓子,叶渝州依然每次听来都觉惊叹、膜拜。

    云娘天生一副好嗓子。老说书不止一次这样赞过,说她即便是去了长安,也能有自己一个名堂。

    “嗒、嗒……咚!”

    不顾现场人声嘈杂,木击小鼓,由边而中,敲出来响声,节奏简单而有力。

    听之前过路的客商说,长安那边唱曲的人,近来都喜好用琵琶做伴奏。郑云娘不会那个,她唱曲,唱的也不是长安城的调子,而是一种只在延州西北一带民间流传的曲调,当地唤作小鼓词。

    土则土些,也没有什么正经格律,但是自有一番味道是别个没有的。

    当场,鼓点落。

    云娘开口:“咦……呀!”

    小鼓词可不是啥江南的温柔调子,早年曾有偶然听得的名士评价,说“其声发,闻者接锋锐,如利矢贯心”。郑云娘这嗓子一开,再往上一拔,高亢如同唢呐,原本嘈杂的现场,瞬间便被完全压了下去。

    所有人都安静下来。

    云娘再开口:

    “黑天裂出白玉镜,恍惚见,百鬼伏泣,死国的游魂忌月明。

    “千里黄沙一抔土,王侯公卿结草芯。

    “野麻开出江南锦,依稀是,残旗旧帜,无人识的万马千军。

    “轰雷大雨洗枯骨,六月涌泉犹血腥。

    “……”

    高亢同时如铁器锐利的嗓音中,一股子苍凉的氛围,伴随着唱词,如潮水铺开。

    渐而缓,缓则如凉夜江潮绵绵,云娘压了嗓子唱道:

    “八千里路,寻到寒鸦栖树,铁甲征处,才知终是辜负。

    “五十岁月,守得簪花犹在,良人曾顾,变化红颜朽木。

    “君不见,北地千里无人住,当年玉郎,持帕长哭。

    “君不见,南国桥边浣纱处,苍苍老妪,蹒跚脚步。

    “……”

    这词曲皆无名,想来或是说书人自己随手写来凑合的,被经常往来的熟客自作主张摘了它第一句去唤,就叫做《黑天裂出白玉镜》。

    半盏茶,一曲罢。

    四下竟无声。

    整个茶馆二楼,仿佛都被一幅旧时战场的苍凉画面笼罩住了,在座客商们的情绪,也都被拉扯陷在其中。

    要知道,在大周建立之前,这天下刚经历的,正是一段持续长达七十余年,至为黑暗血腥的战祸纷争,皇权更迭。

    就是大周建立之后,边疆零星的战事也从未长时间消停过。

    所以,这年头冒死走南闯北的人,谁心头没有几分历史家国情绪?谁不曾见过几副雨水冲刷后,土里露出的残断白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